小學生數(shù)學故事:千千萬、萬萬千
在文學語言中,說起千呀萬呀這類大數(shù),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萬”和“萬萬千”連用,那么宜于把“萬萬千”說在后面,數(shù)目越說越大,越講越激動,情緒容易上去。
有一個小問題:是“千千萬”多呢,還是“萬萬千”多?
“千千萬”是形容數(shù)量多,“萬萬千”也是形容數(shù)量多。
千千萬=1000×1000×10000=1010,
萬萬千=10000×10000×1000=1011。
由此可見,從嚴格數(shù)量上說,“千千萬”是100億,“萬萬千”是1000億, “萬萬千”是“千千萬”的10倍。
小學生數(shù)學故事:魯迅巧對奇聯(lián)
魯迅曾在三味書屋拜壽鏡吾老先生為師念私塾,壽老先生是一位剛正、質樸、博學的人,不僅教學生讀四書五經,還教學生對對子。由于對聯(lián)講究對仗,所以在對對中,是很能見出才思之高下的。
一天,壽老先生出了一奇對,上聯(lián)是:“獨角獸”。要求他的學生對出下聯(lián).一時引得學生們躍躍欲試,紛紛亮出自己的下聯(lián),有:“兩頭蛇”;“三足蟾”;“九頭鳥”;“百足蟲”……
壽老先生看了這些下聯(lián),都不滿意。由于先生上聯(lián)“獨角獸”中的“獨”字,是一非數(shù)字而又蘊含“單”意的字,所以下聯(lián)需用一非數(shù)字而又蘊含“雙”意的字去對,才稱得起是對聯(lián)中的上乘。當壽老先生看到魯迅對的下聯(lián)時,不禁大加贊賞。原來魯迅所對下聯(lián)是:“比目魚”。
小學生數(shù)學故事:走路搖搖擺擺
兒童看見鵝,很容易著迷。那鵝披著一身潔白羽毛,走路搖搖擺擺,昂首高歌,悠然自得,實在可愛。這時,兒童身邊的父母就會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學會的一首詩: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這是唐代才子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詩。駱賓王后來由于聲討武則天的檄文而垂名史冊,享譽文壇,這首童年作品《詠鵝》卻在民間口頭流傳,世世代代的家長們像教兒歌一樣把它傳授給自己的小孩。
現(xiàn)在有一道關于鵝的題目,需要動一點點腦筋。
如圖1,在正方形池塘周圍,有一群鵝散步。它們共有12只,恰好在正方形的每條邊上都有3只。牧鵝少年對他的四位小朋友說,“我到樹蔭下面躺一會兒,你們幫我看住這些鵝,池塘的每一邊岸上都要保持3只。”
牧鵝少年很快進入夢鄉(xiāng)。鵝群抵擋不住水的誘惑,有4只溜進池塘游泳去了。4位幫忙的朋友趕緊商量對策。能不能讓游泳的鵝繼續(xù)游泳,岸上的鵝又保持每邊3只呢?
結果想出一個妙計:如圖2,調動岸上的8只鵝,讓它們在正方形的每個角上各站一只,每條邊的中間各站一只,就能保持每條邊上3只,同時又可任憑池中的4只鵝繼續(xù)“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兩全其美。
小學生數(shù)學故事:均勻塔配
能不能把九個數(shù)字1、2、3、4、5、6、7、8、9分成三組,每組三個數(shù),并且使各組的和都相等?
把它們分成三組,使各組的和相等,那么每組的和應該是45÷3=15。
因為每組必須有三個數(shù),三數(shù)之和為15,所以7、8、9這三個數(shù)必須在不同的三組。
包含9的一組,另兩個數(shù)的和是6,因而只能是2、4或1、5。
如果9、2、4在一組,那么含8的一組中另兩數(shù)之和為7,只能安排1和6,剩下的7、5、3在第三組。
如果9、1、5在一組,那么含8的組中只能安排3和4,剩下的7、6、2在第三組。
因而本題共有兩解:
9+4+2=8+6+1=7+5+3,
9+5+1=8+4+3=7+6+2。
要使每組含三個數(shù),這很容易做到。關鍵是使各組的和都相等。每一組三個數(shù)的和應該是多少呢?
先計算九個數(shù)字的總和:1+2+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