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視歷史,長久仰望,更知來路不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建黨95周年手抄報,歡迎參考借鑒。
百年風雨,多少悲壯,多少豪邁,多少光榮。
“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XXX總書記的話寓意深遠。
這是執(zhí)政黨的文化自信,這是源自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95年崢嶸歲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傳承著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jīng)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XXX總書記作出了深刻闡述。
然而,面對新形勢,新挑戰(zhàn),信念與信仰的考驗無處不在——
政治、經(jīng)濟、社會問題的背后,都暗含著價值觀念與意識形態(tài)的交鋒。面對“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怎樣應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發(fā)展不平衡,怎么破解?面對“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差距,如何補齊?
“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XXX總書記強調(diào)。
信心來自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的主動擔當;信心來自銳意改革,不懈攻堅的務實行動——從輿論為正風反腐一致點贊,到三個國家紀念日的全民參與;從大幅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到國企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重點改革縱深推進;從“雙創(chuàng)”政策加快落地,到戶籍、高考等領域改革破冰,改革凝聚了更大的社會共識,賦予了信仰更大的力量。
這背后,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進取精神,是“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nèi)不愧心”的坦蕩胸襟……
“盡管國際上唱衰中國的聲音仍然不絕于耳,但是,中國的變與不變,依然如故:變的是方法,不變的是信心。”《歐洲時報》在今年3月發(fā)表的《中國五大發(fā)展理念助力全球經(jīng)濟治理》一文中說,中國信心從何處來?這個答案就在于中國的“頂層設計”和“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