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說課稿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依據(jù),堅持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差異,區(qū)別對待,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對象:水平二(三年級)
三、教學主題:蹲踞式跳遠的助跑起跳(第一課時)
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遠是小學生練習跳遠采用的主要方法。簡單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和協(xié)調的素質,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
五、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時期,容易興奮,喜歡挑戰(zhàn),在學習中樂于展示自我。由于先天遺傳和后天的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著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實際,區(qū)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助跑和踏跳的結合技術的動作 與方法,做到動作規(guī)范、準確、優(yōu)美。
2技能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彈跳力,體驗跳遠時的身體動作感受,培養(yǎng)正確的身體姿勢。提高身體協(xié)調、靈敏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勇敢、自信、競爭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七、教學重點:助跑有節(jié)奏,踏跳有力
教學難點:助跑和踏跳相結合
八、教學器材:籃球場地 一塊大墊子 踏跳板 接力棒 錄音機
九、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體育運動員進行蹲踞式跳遠比賽的動作,提出問題,決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學生討論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提示學生反口令練習,學生隨教師口令進行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的練習,調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2、組織學生一路縱隊在體委的帶領下圍田徑場慢跑400米我在隊伍的中間控制學生跑步的節(jié)奏,放松走200米帶入操場成體操隊形隨兔子舞的音樂做韻律操,(10分鐘)
3、教師組織學生結成四組每組一個小欄架進行各種跳躍的練習,教師提示學生要緩沖落地,并強調安全教育。在練習中教師適時啟發(fā)學生嘗試不同放置方法練習,在練習中減少學生對欄架的恐懼心理(10分鐘)
4、示范助跑起跳的動作,學生隨教師集體練習上一步起跳,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分散練習兩人一組進行3-5步的走和慢跑的助跑起跳練習。要求同學之間相互指導,教師巡視指導,請優(yōu)秀的學生展示,給與表揚。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四步助跑觸摸高架上高懸球練習。根據(jù)學生身高的差別,分成高低各一組其余同學分為相同高度的兩組。又根據(jù)學生跳躍能力的不同每組懸掛三個不同高度的氣球,課前用紅色的圓點在墊子的前面貼出了四步助跑的距離。學生分組嘗試練習后,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怎樣更好地摸到氣球?教師對跳躍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給與指導和調配。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得出答案。(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學生經過了前面的練習對自己的跳躍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讓學生在四塊墊子前各放一個欄架用皮筋分別設置30,50,和兩個40厘米的高度,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助跑距離(4-6步)和皮筋的高度進行助跑起跳過皮筋的練習。教師強調安全教育,巡視對差生給與指導和鼓勵,
對跳躍能力比較強的組適當提升皮筋的高度,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提高跳躍能力。(10分鐘)
5、教師講解穿過封鎖線的游戲方法和規(guī)則,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分成四組嘗試練習。教師進行安全教育。學生分組進行跳躍陡坡(欄架)爬過封鎖線(大墊子)的游戲比賽。通過比賽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和集體主義精神。(10分鐘)
十、安全措施:
1、課前檢查場地。器材,杜絕安全隱患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傷害事故出現(xiàn)
十一、
1、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運動負荷125次分鐘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內容
1.欄間跑技術 2.素質練習
二、指導思想
以育人為宗旨,緊緊圍繞“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課改核心理念,切實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本,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學只有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同時,形成體育與健康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yǎng)終身體育觀,切實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真正實現(xiàn)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目標。“課程標準”確定了“起跑跨過第一個欄”“欄間跑”“全程跨欄跑”作為高中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jù)學校的具體情況,致力于體育新課程改革,建設具有特色的課程模式,體現(xiàn)傳統(tǒng)項目學校的教育理念。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欄間跑,使學生全面掌握跨欄跑的技術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跨欄跑的技術質量;
2.發(fā)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協(xié)調、準確與節(jié)奏感,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消除畏懼心理,增強自信心和安全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勇敢果斷、不畏困難、戰(zhàn)勝自我的意志品質和互助協(xié)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說教材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欄間跑是高中學段跨欄跑的“知識點”,高一年級主要學習了“起跑跨過第一個欄”的技術,高二年級的跨欄跑教學要求進一步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重點發(fā)展欄間跑和連續(xù)過欄的能力。本課組織以“ 50米快速跑中跨過5個低欄”的單元教學,共安排5課次,本課是第2次課。
欄間跑是指除去跨欄步以外的欄間距離跑部分。欄間距是固定的,因此欄間跑的節(jié)奏也就是每個欄間跑的步數(shù)也應是固定的,教學中通常采用三步或五步的欄間跑節(jié)奏。為了減緩“過欄”給跑帶來不利影響,采用比較合理的節(jié)奏跑過欄間的距離十分重要。從技術角度要求在欄間跑中要保持較高的身體重心,用前腳掌著地,加大后蹬用力和擺臂幅度,盡量加快動作的節(jié)奏,并為過下一欄做好必要的技術和心理準備。欄間跑的主要任務是發(fā)揮跑速,保持節(jié)奏,準備攻欄。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改進跨欄步、學習欄間跑技術;教學難點是欄間跑的節(jié)奏,培養(yǎng)運動感覺。
五、學情分析
此次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的學生,學習過了快速跑、接力跑、耐久跑等其它田徑教學內容之后,身體素質基礎較以前更加扎實,身心發(fā)展逐漸成熟,具有了較高的運動能力,而且學生的觀察、思考、判斷和分析能力不斷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反應敏捷,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比較強烈并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自我保護能力。雖然高一時都學習過跨欄技術,但學生普遍對過欄技術掌握得不太熟練,仍有部分學生由于有過欄心理障礙,害怕受傷,不敢進行欄上練習,特別是女生尤為突出,雖然柔韌性較好,但力量相對較弱,動作幅度小,身體重心起伏不大,懼欄心理自然更強。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第一次課教學中,利用了我國優(yōu)秀跨欄選手劉翔、史冬鵬、紀偉等的“明星效應”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跨欄跑的熱情,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因而為進一步學習跨欄跑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教法與學法
1.教法
主要采用講解法、直觀教學法、分解練習法、游戲競賽法、提問作答法、糾正錯誤法、表揚鼓勵法、分組練習法,分層遞進法等,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教法策略
。1)在教學實踐中,不過多地追求動作技術細節(jié),以多種多樣的教學、鍛煉手段,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跑的能力;
。2)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如不同欄高、不同等距、體操墊等方式引導學生,消除畏懼心理;
。3)加強跨欄跑自主學習的研究;
。4)應注意安全,教育學生采用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學練方法和手段,切記不要蠻干,更不要進行逆向跨欄練習;
。5)與短跑教學相結合,如: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30~50米,快速跑50~80米,重復跑60~100米等的教學與練習,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
3.學法
主要采用觀察法、表象訓練法、模仿練習法、分組練習法、合作學習法、重復練習法、自我評價法和小組評價法等,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學法策略
。1)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規(guī)定本人的起跑線到第一欄的距離、欄間距、最后一欄到50米終點線的距離、欄高等學練條件,降低難度,靈活教學,以增進練習的樂趣和實際效果;
(2)指導學生采用多種練習手段,改進與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3)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通過跨欄學練,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勇于拼搏、克服困難的品質;
。4)引導學生重視跨欄跑學練與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
七、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10~12分鐘)
1.課堂常規(guī)(2分鐘):提出要求,對學生進行紀律性和安全性教育,以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1)體育委員整隊,清點人數(shù),并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老師宣布上課內容、目標和要求;
。4)檢查著裝;
。5)安排見習生。
2.準備活動(8~10分鐘):通過組織慢跑熱身和自主熱身練習,使學生的主要肌肉和關節(jié)得到有效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神經興奮性,為基本部分教學做好身心準備。
。1)組織熱身:學生成二路縱隊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繞田徑場慢跑400米;
(2)自主熱身:自由分組輪換,分別利用毽球、跳繩、足球、體操墊等器材在一定區(qū)域內進行活動。
。ǘ┗静糠郑30分鐘)
1.欄間跑的具體教學步驟(25分鐘):分組不輪換,采用直觀教學法和講解法,使學生在大腦皮層建立動作表象,采用分解練習法等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教學,逐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欄間跑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欄間節(jié)奏感,提高障礙跑的運動能力。
(1)通過觀察、模仿等方法,進一步明確欄間跑的技術概念及動作要點,模仿練習1分鐘;
(2)“跨欄坐”練習,練習2分鐘;
。3)欄間跑技術模仿練習,學會體會欄間跑的節(jié)奏,練習4~6次;
。4)行進間從欄側做連續(xù)擺動腿攻欄練習,練習3~5次;
。5)行進間從欄側做起跨腿的提拉過欄練習,練習3~5次;
(6)用適宜于自己的節(jié)奏,跑動中從欄側跨過3~5個欄,練習3~5次;
。7)用較合理的節(jié)奏,跑動中連續(xù)過5個欄,練習6~8次;
。8)分層練習:按能力分組,降低欄高或調整欄距或減少欄數(shù)。
學生練習時,教師巡回指導,調動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并糾正錯誤。
2.素質練習(5分鐘):以上肢練習為主,分四組進行練習,各小組自主選擇練習內容和練習方式,可以合理利用有效教學資源,教師在旁觀察與指導。
。ㄈ┙Y束部分(3~5分鐘)
有組織的結束教學活動,逐漸恢復學生身體機能,愉快地結束本課。
1.學生圍繞老師散點集合;
2.放松練習(2分鐘):在音樂伴奏下,教師引導學生揉捏、拍打、抖動、擺動大小腿,做深呼吸,放松身心,逐漸恢復心率;
3.小結本課學習情況;
4.布置課外作業(yè);
5.安排學生歸還器材;
6.師生再見(下課 )。
八、運動負荷
學生參與各項練習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預計本次課的平均心率為130~140次/分,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5~40%,練習強度較大。
九、場地器材
本次課在田徑場直跑道上進行,所需器材有欄架20個、體操墊4塊、跳繩8根、毽球10個、足球2個、掛圖10張、展板2塊、錄音機1臺、口哨1個、秒表1只。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jié)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xiàn)、創(chuàng)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chuàng)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jù)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jié)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chuàng)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jié)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編與表演環(huán)節(jié),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xiàn)領域更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chuàng)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高中說課稿 篇4
1教學目標
、 知道摩擦力的定義方向
、 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③ 知道摩擦力在實際中的意義
2重點難點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摩擦力的定義
3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班力氣最小的女生將要和班里力氣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銹鋼棒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請二位運動員上場.
比賽結果:女生獲勝.
[師]知道男同學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嗎?請大力士自己說說.
[生]鋼棒這端特別滑,握也握不住.
[師]表面上是老師幫助了女同學,在男同學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潤滑油.實際上是誰幫助了女同學呢?是摩擦力!可見摩擦力就在我們身邊.
二、新課教學
1.摩擦力
[師]請同學們把手掌貼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動,體驗手掌的感覺.
[生]手掌與桌面間產生了摩擦.
[師]根據(jù)以往的經驗,我們討論某一個力的時候,一般討論力的什么內容呢?
[生]討論一個力的時候,我們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師]我們首先來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演示]
一長方體海綿,下端間隔鏤空,在桌面上推,(分別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邊顯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傾斜.
[師]請同學們說說從演示的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礙海綿相對于桌面的運動,與海綿相對于桌面的運動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海綿和桌面接觸的接觸面上.
[師]大家都同意這兩位同學的結論嗎?
[生]同意.
[師]我們把兩位同學所講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義.
[板書]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師]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與摩擦力有關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時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車或汽車在剎車的時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掃地、擦黑板的時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時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東西的時候也有摩擦力.
[師]同學們知道了這么多與摩擦力有關的例子,太棒了!現(xiàn)在老師有這么幾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助解決,請同學們想出盡可能多的辦法來.
[投影]
問題1:小明讓媽媽他買了一瓶水果罐頭,可小明怎么也打不開蓋子,你能幫助他嗎?
問題2:小華星期天要去參加學校的攀巖比賽,你認為小華怎樣做才不易滑下來而盡快到
達終點?
問題3:小紅的媽媽去市場買回了幾條泥鰍,可小紅怎么也抓不住,怎么辦呢?
(同學們討論后交流)
問題1:
[生]擰蓋子時墊上一塊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個力氣大的人去擰.
[生]用螺絲刀撬一下蓋子再擰.
[生]用一個工具夾住蓋子使勁擰.
問題2:
[生]讓小華穿上一雙有花紋的鞋.
[生]向上攀的時候用力抓緊繩子.
[生]戴上有花紋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繩子上打上一個一個的結.
問題3:
[生]抓泥鰍時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鰍打死后再抓.
[生]給泥鰍前裹上一層布,再用力抓.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主意,大致歸納一下,比如墊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類,可以歸納成幾類呢?同學們討論.
[生]我們認為墊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氣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師]這種力是我們以前了解的哪一種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這種力是壓力.增大壓力和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師]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要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辦法呢?
[生]增大摩擦時可以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減小摩擦時可以減小壓力或使接觸面更光滑,因此,我認為摩擦力的大小應該和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生]我認為摩擦力的大小還和接觸面的大小有關系.
[生]我覺得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與拉動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系.
[師]對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學們大致作出了四種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對不對?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師]我們把同學們的四種猜想分成四個研究課題,各小組自由選取其中之一,探索之后每個課題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研究結果的交流和答辯.
[師]實驗前請同學們注意下面的問題.
[投影]
(1)怎樣測量摩擦力?
(2)你計劃采取什么方法來研究自己選擇的課題?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測量出來.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此時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從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師]哪位同學可以演示操作,并說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釋)拉動木塊時,木塊必須做勻速直線運動,保持彈簧秤的指針不動,這時拉力等于摩擦力.
[師]第二個問題,大家討論.
[生]我們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個,因此,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某一個因素時,要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即用“控制變量法”.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選擇的課題設計實驗及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完成實驗后,寫出探究報告和其他組的同學交流.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同學們的活動)
課題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投影](展示)探究報告
演示并講解:首先,在光滑的長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然后分別將棉布和毛巾鋪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別勻速拉動木塊,記下兩次測力計的示數(shù),填入數(shù)據(jù)表格中.分析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接觸面越粗糙,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課題組的同學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問?
[生]問:實驗過程中,你們如何控制其他變量不變呢?
[生]答: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始終使用同一個木塊的同一個面作接觸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動木塊,保證了壓力、接觸面積等因素不變.
課題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
[投影]探究報告
演示并講解:在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當壓力是3 N時,測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塊上加一個砝碼,壓力是4 N時,測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塊上加2個砝碼,壓力是5 N時,測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這組數(shù)據(jù)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課題組同學提問題.
[生]問:為什么在木塊上加砝碼可以改變壓力?壓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為木塊是在水平面上運動的,所以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就等于物體的重力,因此改變物體的重力就改變了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木塊、木塊和一個砝碼、木塊和兩個砝碼的重力,也就測出了壓力.
課題三:研究接觸面的大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投影]探究報告
演示并解釋:我們將同一個長方體木塊分別平放、側放、立放在同一塊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測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們的結論是:在接觸面和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無關.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是在“正壓力一定”的情況下說的.研究結果表明兩物體相接觸擠壓時,實際接觸部分的面積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兩者的實際接觸面積只跟正壓力的大小有關,跟它們的表面接觸面積無關.在物體的材料性質和表面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正壓力越大,實際接觸面積也越大.滑動摩擦力也越大.正壓力相同時,改變物體間表面的接觸面積,如將一塊磚從豎放改為平放,由于正壓力沒有改變,并沒有改變實際接觸面積,故摩擦力保持不變.如一塊磚變成了半塊磚,則正壓力改變了,實際接觸面也變了,那么滑動摩擦力也變了.
說明:對于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系,由于要求物體勻速運動.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動,實驗難度大.實驗效果很難觀察,不易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教學中可模糊化處理或放在課外探究.
[師]我們將各個課題小組的結論歸納一下,能得到什么結論?同學們討論.
[生]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師]歸納得很好,同學們再一起回憶一下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研究問題的方法.
[生]“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師]“控制變量法”同學們已經很熟悉了,哪位同學能進一步說明哪些地方用了“轉換法”?
[生]實驗中有兩個地方用到了“轉換法”.通過測拉力來測摩擦力,還有通過測物體的重力來測壓力.
[師]通過探究實驗,同學們不僅驗證了自己的猜想,還學會了研究問題的方法.現(xiàn)在同學們一起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3.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
[師]還是老師的這塊海綿,想要減小它在運動過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辦法嗎?
[生]可以在桌面上鋪上一塊玻璃板,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綿和桌面間放幾枝圓鉛筆,讓海綿在鉛筆上滾動.
[師]這位同學說的是讓滾動來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嗎?同學們試試.
[生]同一個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的摩擦力是1.2N,滾動時的摩擦力是0.3N,說明用滾動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
[師]同學們還有其他的可以減小摩擦的方法嗎?
[生]還可以用使接觸面分離的方法來減小摩擦,比如磁懸浮列車.
[生]還有氣墊船,也可以加潤滑油.
[師]同學們列舉出了這么多減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請同學們課后閱讀“科學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辦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顧這節(jié)課哪些知識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結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冊第四課第二節(jié)第二框題。本課既是對第二課發(fā)展觀點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課矛盾分析法的指導下,具體地分析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回答事物怎樣變化、發(fā)展。因此,與第二、三課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同時,由于本課內容從青年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內容豐富,對于青年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直接、非常現(xiàn)實的指導作用,因而在唯物辯證法教學中歷來受到格外的重視和歡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題量變與質變原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的發(fā)展,對學生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作用,屬于哲學方法論的內容。所有這些都使得本框題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學目標
基于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特別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本框的哲學觀點,并以實例對其加以分析說明;并能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進行解釋。
能力目標:通過本框教學,結合方法論教育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指導自己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能力。
思想覺悟目標:通過本框教學,引導學生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學會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以下內容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教學重點:把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奮斗精神結合起來,即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要從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因為這是全課的重要教學、教育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進行世界觀,方法論教育的落腳點和歸宿,其中也滲透了政治課德育教育的目標。
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因為這一原則對青年學生特別具有現(xiàn)實的啟發(fā)、教育意義,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是比較難把握的,正所謂“知易行難”,所以需要加以特別的分析引導。
4、對教材的整合及處理
前一框題在講解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時說到既有數(shù)量的增減,還包括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因此,為了便于學生對教材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體現(xiàn)知識前后間的對應統(tǒng)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后部分的內容重視“優(yōu)化結構”調整到前面重視量的積累這里進行講述。
二、說教學構思
本框知識的邏輯思路是:怎樣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即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知識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時間較為充裕,但也必須作到重點突出,詳略適當。所以,對于本框的難點,同時也是方法論意義的第一點“堅持適度原則”主要由教師講解分析實例完成。對于后面的內容,為了體現(xiàn)哲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特點,便于學生理解,主要讓學生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分析來總結方法論意義,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呢?這就需要正確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學是藝術,是科學,它的本質在與創(chuàng)造。教育家孔子說過:“法無常法,貴在得法”,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之效。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
三、說教法
1、事例教學法。為了貫徹哲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我把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既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教學法、歸納分析法。通過對比、討論等多種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啟發(fā)式教育這一指導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滲透素質教育新理論。
我們常說:“現(xiàn)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四、說學法
1、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互動教學,把教師的教轉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防止教師進行單向信息的傳遞。
2、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轉變被動學習方式,在學習活動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并能創(chuàng)新知識,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設計
課堂導入的好壞,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和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導入時應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在一開始便向學生展示我國三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學生興趣大增,然后請學生講述我國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并加以適當?shù)难a充說明。此時,讓學生從哲學上來思考,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體現(xiàn)了什么哲學道理?(量變與質變關系原理)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要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2、新課講授
。1)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
① 對教學難點“要堅持適度原則”的教學,具體說明如下: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思考飛船升空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后通過對飛船速度快慢對飛船影響的分析,說明要保持事物穩(wěn)定的性質和狀態(tài)就必須把事物的量變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所以“要堅持適度原則”,并著重分析了什么是“適度”。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聯(lián)系實際討論,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說明堅持適度原則的重要性,以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
、 關于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的教學
首先提問學生思考事物為什么要從量變到質變?如果事物的變化永遠維持在一定量的范圍內會有什么結果?不會有發(fā)展,不會前進,所以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為了實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我們必須使事物發(fā)生質變,發(fā)生飛躍,并且要把握時機。請學生根據(jù)神舟飛船發(fā)展歷程說明抓住時機實現(xiàn)事物飛躍、發(fā)展的重要性。同時,請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舉例說明現(xiàn)實生活中不失時機促成飛躍的事例。
事物要發(fā)展,發(fā)生質變必須先有量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
、 關于“重視量的積累”的教學,有一點要特別注意:
事物的變化發(fā)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從而發(fā)生質變,因此為了實現(xiàn)事物的發(fā)展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請學生運用知識聯(lián)系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說明這點,并對學生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與以后自身的發(fā)展之間的關系聯(lián)系課本知識特別加以分析,以深化學生對現(xiàn)在知識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回憶前一框題量變引起質變的形式,除了有數(shù)量的積累之外還有對結構的優(yōu)化組合,所以在這里特別提請學生注意重視量的積累既有數(shù)量的積累變化,還有對結構的優(yōu)化。并聯(lián)系我國現(xiàn)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西部大開發(fā)、中部崛起、東北部老工業(yè)基地的振興的政策對優(yōu)化結構的重要加以說明分析。然后請學生聯(lián)系學習的實際情況說明優(yōu)化結構對學習效率的重要影響。
。2) 關于教學重點“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的教學
請學生回憶神舟飛船的發(fā)展歷程思考神舟飛船從一號到六號,實現(xiàn)從無人到載人的發(fā)展,其中無數(shù)次的對飛船的修改、設計,這些都與我國幾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國人千年飛天夢想的實現(xiàn)。所以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還告訴我們青年學生要學會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
、 要學會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因為量的積累包括兩個方面:好習慣、好思想、好作風的積累有助于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和行為,而壞習慣、壞思想、壞作風的積累則會使我們往壞的方向變化,甚至使我們走入歧途。
。3) 關于本框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的把握,本框小結即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的方法論意義和對我們個人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請學生歸納總結。
3、課堂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識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應以提高學生技能、發(fā)展能力為目標。高中哲學常識的教學更要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種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后知識間的聯(lián)系能力。據(jù)此,設計以下練習:請學生運用哲學道理全面分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典故。
4、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運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分析我國21世紀“新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
六、說媒體
雖然目前的教學裝備已有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普及。但這節(jié)課我仍然選擇的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多媒體上面,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與想法,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高中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地球的自轉》。我將按說課標、說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環(huán)節(jié)去說課。
說課標
課標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運動是必修1模塊內容的重要基礎理論,對于自然環(huán)境方面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本條“標準”要求學生從了解層面上升到理解規(guī)律和成因層面。本節(jié)是主要學習地球自轉的特點,為后面內容的學習做鋪墊,而本節(jié)需要掌握的是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線速度。
說教材分析
本節(jié)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第一課時,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是學生從地理事實上升到地理科學的一個平臺。本課的學習還為后面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并為接下來的地理天體計算等的學習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本節(jié)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說學情分析
學生認知心理特征
這部分內容針對的是高一學生,他們的年齡只有16、17歲,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天性。其認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轉入以抽象思維為主的發(fā)展階段。因此,教學中應結合具體事例及直觀的表象信息,來呈現(xiàn)學習的內容。
此年齡段學生還具有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特點,因此,利用生動的語言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并不時地改變學習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知識技能基礎
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日常能觀察和體驗的自然現(xiàn)象,并且也有小學初中學過的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將這些零散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的知識.并通過借助適當?shù)妮o助教學的過程,指導學生參與動手演示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tài)的概念,這對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非常有效。
根據(jù)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把本節(jié)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地球自轉的定義
2.能夠判別地球自轉方向
3.能夠理解地球自轉的周期,區(qū)分恒星日與太陽日
4.能夠分析地球自轉的的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計算方法和規(guī)律,并應用計算方法計算出某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根據(jù)學案閱讀教材、分析圖示,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體驗地理學習的思維過程。
2.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知道地球自轉運動的概念、方向、周期。
3.通過觀察地球儀自轉的演示以及參與各項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思維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等。
4.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建立地球體的空間概念,鍛煉空間思維和想象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以形成物質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發(fā)展觀和聯(lián)系觀;培養(yǎng)學生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
學生可以樹立起關愛地球、了解地球、保護地球的信念;
學生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息息相關。通過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jù)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為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地球的自轉特征,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線速度與角速度。
教學難點:自轉的周期:太陽日和恒星日的理解和區(qū)別。地球自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隨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
為了能夠充分地完成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認為用一個課時去處理比較恰當。
那么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說教法及學法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jù)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以此為出發(fā)點,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地球自轉運動。使用多媒體,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為攻破難點打下基礎。教師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把多媒體信息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集成并顯示在屏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教具演示法:課前準備一個地球儀,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
參觀法:通過對示意圖的觀察,進行推理分析,以把握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比如,地球自轉方向的標示等,培養(yǎng)學生地理繪圖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啟發(fā)式談話法:根據(jù)學生已有認知結構設疑啟發(fā)提問學生,并通過對話方式探討新知識,得出新結論,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演示法、模擬法、探究式教學法、觀察探索法、比較法、分析規(guī)納法和圖示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
以上是我在本節(jié)教學設計時采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jù),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并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學生應重視圖文轉化,通過老師給同學們呈現(xiàn)的多媒體圖片及動畫,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lián)系教材中的插圖及老師給出的動畫,將抽象、深奧的地球運動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并鞏固理性知識。
學生根據(jù)不同學習內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首先通過導入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轉入對地球運動規(guī)律的探討。通過觀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轉的空間概念,明確自轉的方向。實物演示和講解提問相配合,理解周期的概念。通過舉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實例,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
利用教學演示、學生討論、動手操作及“問題解決式”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師生在愉快互動中共同探究知識。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yǎng)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那么怎么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說教學過程
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理論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指導理論。其核心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高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保護眼睛,預防近視》是《健康教育》四年級內容。本課首先介紹了眼睛結構,眼睛的作用,近視的概念,進而重點介紹近視形成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1、近視形成的原因包括近距離得看物體,不良的讀寫習慣、環(huán)境因素、個體因素等,其中以前三項最為重要,歸納起來,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負擔,造成了眼睛調節(jié)過度緊張和疲勞。2、針對近視的形成原因,提出預防近視措施,重點強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堅持做到二要二不要,并且堅持做到每天做眼睛保健操,積極鍛煉身體,保證足夠的睡眠。
二、說學情
針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期關鍵時期,求知欲強,學習緊張,作業(yè)負擔重,又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長久下去,導致眼球過度疲勞,容易發(fā)生近視,青少年近視率每年呈上升趨勢。居高不下。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分析,本課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眼睛的結構,掌握近視形成的原因。
2、技能目標:要求學生做到預防近視的二要二不要,并掌握保護眼睛的其他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并且持之以恒。
四.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預防近視的方法;
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用眼衛(wèi)生習慣,并且持之以恒。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
學法: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主動地探索、學會團結、協(xié)作?鞓返膶W習,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教學結構的設計:
1、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這一程序的設計,目的是通過猜謎語活動來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一開始上課我就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猜個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學生回答:眼睛。我接著說:“對了,一個人在形容所珍惜的東西非常寶貴和重要時,總喜歡打這樣的比方,像愛護你的眼睛一樣去愛護你所珍惜的東西,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眼睛的寶貴絕不亞于生命。而往往你在擁有珍貴的東西時卻不懂得珍惜,就好像眼睛一樣。當你的視力不好的時候,后悔就來不及了。今天我們就學習保護眼睛。”出示課題《保護眼睛,預防近視》。
2、認識眼睛的結構。
讓學生先同桌互看一下黑眼珠,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學生發(fā)現(xiàn)了中間有個小圓孔的基礎上出示眼睛的側面結構圖,指導學生認識眼睛的主要部分結構:剛才同學們看到的小圓孔就是瞳孔,還有晶狀體,視網(wǎng)膜,視神經,來自物體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這些物體的像,最后連接視網(wǎng)膜的視神經把這些光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看到物體了。接著讓學生討論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全班做交流,教師總結:眼睛有那么多作用, 大自然的美麗,燦爛的太陽,皎潔的月亮,藍藍的天空,廣闊的大地,無邊的海洋,萬紫千紅的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動物,我們都是用眼睛看到的,你們想想,如果眼睛不好,還能看得清楚嗎?
3、引導學生了解近視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借助剛才的懸念,組織學生來做個游戲:通過這個游戲想想你懂得了什么?請一位同學到講臺,用事先準備好的紅領巾蒙住他的眼睛,然后讓他找一位熟悉的同學,看看他用了多長時間。接著,可以將蒙眼睛的紅領巾去掉,然后再讓其找這個同學,看用多長時間。請這位同學說說自己兩次找人在時間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學生認識到沒有眼睛就沒有了光明,沒有光明就沒有了世界。眼睛如此重要,接著請戴眼鏡的同學說說為什么戴眼鏡?針對近視眼同學的回答引出什么是近視眼?此時出示正常眼與近視眼的成像圖。讓學生知道遠處物體經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視網(wǎng)膜前,而不是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近視是中國兒童最常見的眼疾,(出示我國近視的現(xiàn)狀幻燈片)這圖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不良學生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們眼睛的近視呢?這里讓學生討論后交流得出:連續(xù)長時間看書、讀寫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本太近、忽視戶外運動和休息,等情況后讓學生對照這幾種情況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
4、預防近視二要二不要,并掌握保護眼睛的其他方法。
就是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危害了我們的眼睛,讓學生具體說說都有哪些危害,從而同學們認識到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和保衛(wèi)祖國都需要有一雙好眼睛,
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遠處物體,就會影響學習、影響工作、給生活帶來不方便,更不可能擔負起保護祖國的任務。所以,學生明白了從小就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我們又該怎樣保護眼睛,預防近視呢?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進行二要二不要地總結,二要:讀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眼睛與書本保持33厘米遠的距離:連續(xù)看書、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向遠處眺望一會。二不要:不要在光線太暗、太弱或直射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要躺在床上、走路或在晃動的車廂里看書。另外堅持每天做眼睛保健操,積極的鍛煉身體,合理的補充營養(yǎng),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還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不用臟手揉眼睛,毛巾要專人專用,近視是可以預防的。 5、加強意識,明辨是非。
通過朗讀三字經及判斷圖片中同學的是非做法,提高同學們對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認識。 6、課堂總結
同學們,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請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保護好眼睛。老師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為今天的近視影響明天的遠征,愿大家都有一雙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板書設計:
愛護眼睛 ,預防近視
要:
1、讀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
2、連續(xù)看書、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向遠處眺望一會
二不要:
1、不要在光線太暗、太弱或直射的陽光下看書、寫字
2、不要躺在床上、走路或在晃動的車廂里看書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說課稿 篇8
一、單元教學理念: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借鑒吸收,同時進行適當?shù)姆治鲈u價。因此,要從文章的內容著手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和情感。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二、單元教學思路:
閱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寫法和語言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內容和形式;也可以著重就某一方面作出恰當?shù)脑u價,并從課文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地位與作用: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七課,也就是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而老版本教材卻將此課安排在第二冊。從教材體例的系統(tǒng)上來說,第一冊重在“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第二冊將“篩選信息”、“研究探討”、“分析評價”作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要點;從這個角度上看,教材對散文的鑒賞要求有進一步提高,以適應新世紀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從這個方面上來說,《我與地壇》正處在這個訓練體系的較高層級上。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兩篇文章對“整體感知”這一訓練點進行了鋪墊,那么在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層級,它所要求的綜合語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僅僅是一個訓練點這么簡單。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獨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對生命的認識。
2、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揣摩語言。
。ㄔO計依據(jù):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三、教學重點:
理解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解開“我(作者)、地壇、母親”三者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作為殘疾人對生命的感悟及對“生與死”的思考。
(設計依據(jù):課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義,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對“生命”的疑惑而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課文理解上的難點。)
五、文章特點與關鍵:
《我與地壇》是本學年度最長的一篇課文之一,教材同時將其確定為“自讀”課文,在課時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長度構成了一對矛盾。它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疲勞周期較短的現(xiàn)象;而課文說的是一個相對“沉重”甚至“沉悶”的話題。怎樣在45分鐘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7000字的文章的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關鍵。
六、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啟發(fā)—討論—評價”的步驟學習課文。
。ㄔO計依據(jù):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鑒于本篇課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義,如果能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體會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華,很顯然比教師直接將所謂的“經驗”“教訓”告訴給他們要來得深刻得多。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領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課
。ㄊ褂靡罁(jù):本文是通過學生默讀、誦讀去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通過討論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利用多媒體將幾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顯示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去思考。)
八、課時安排:一課時
九、指導學習:課前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合。
(設計依據(jù):根據(jù)本文篇幅較長的特點,課前預習,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通過作者直接的語言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十、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挫折對于每個人來說幾乎是必將經歷的。有些人面對命運中的挫折望而卻步,使成功從手中流逝;有些人卻能夠勇敢面對,昂首前行。這些人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為人們所尊敬,例如:司馬遷、張海迪、貝多芬等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失去了雙腿。他歷經磨難,經過一番苦苦的掙扎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史鐵生有這樣一句話用來解釋他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躊躇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大向!
到底他的這些文字是怎樣體現(xiàn)出他的靈魂,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進入作者的內心,去獲得我們自己的體會。
。ㄔO計依據(jù):通過作者自己對名字的解釋,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特殊經歷下的特殊情感,使學生感受更為真切。)
2、讀準下列字詞:
宿命 坍圮 玉砌雕欄 亙古不變 撅捋 蟬蛻 窸窸窣窣
嘈雜 熨帖 猝然 倔強 雋永 恪守 焦灼
。ㄔO計依據(jù):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
3、思考問題:
第一部分:
①文中哪幾小節(jié)是對地壇景物的描寫?
②作者是怎樣理解地壇的意圖?(用文中的話)
、郾容^3、5兩段的景物描寫,有無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有,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請位同學朗讀課文第5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
、茉诘貕髡咚伎剂四男﹩栴}?地壇又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偃绻f地壇是作者精神的家園,那么母親則是作者生命的航標,是母親的愛和理解幫他解決了怎樣活的問題,但這也使得母親成為“活得最苦的母親”請你談談如何理解這一點。
②第二部分哪幾小節(jié)是對母親的描寫?
③作者通過哪些場景去描寫自己的母親?反映了母親怎樣的心境?
、芡ㄟ^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討論)
4、重點研討,總結評價
①提問:作者逐漸領悟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領悟到創(chuàng)作也“并不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你認為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
、谡n文最后寫道:“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睆娜目,此處的“車轍”“腳印”是可以有象征意義的。那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5、課外拓展:如何面對苦難。(舉例?探討)
6、作業(yè):有人說寫作是“本于內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堂課的作業(yè)就是以《地壇給我的啟示》或者《父親》為題寫一篇文章,不計長短,關鍵要發(fā)自于你們的內心。
板書設計:
附一:
我與地壇:絕望——思考——希望(怎樣活)
我、地壇、母親
我與母親:頹廢——理解——堅強
附二:
送“我”——理解——(行為描寫)
憂“我”——堅忍——(心理描寫)
找“我”——焦急(關愛)——(側面描寫)
【精選高中說課稿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推薦】高中說課稿集合八篇07-05
精選高中數(shù)學說課稿集合7篇07-22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07-17
精選高中數(shù)學說課稿集合5篇07-30
高中音樂說課稿集合五篇06-11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07-30
精選高中數(shù)學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07-25
精選高中數(shù)學說課稿模板集合8篇08-06
精選高中數(shù)學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08-02
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集合五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