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胡同文化》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序言”單元!逗幕肥峭粼鳛閿z影藝術集《胡同之沒》寫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藝小品文,悠閑、散淡、平和,這種風格與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闡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點相一致,富于文學韻味。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寫作訓練的很好的材料。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序言中汲取有關著作的信息”;二是“了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闡述的道理”;三是“領悟序言的語言魅力”。根據(jù)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和學生寫作散文的實際,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學習分析事物或現(xiàn)象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難點:作者對“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態(tài)度。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領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
2、能力目標
、偻ㄟ^歸納“胡同文化”的特點,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
、谕ㄟ^分析“胡同文化”的典型意義,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通過課堂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
、俎q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chǎn)生的背景和原因。
、隗w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三個步驟。
2、三步教學法: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本課的學習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為了集中緊湊、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體課件。
3、具體操作:
、倭⒆阏n文,點撥導思;
、谥攸c內(nèi)容,討論演板;
③點評誦讀,領會情感;
④延伸遷移,分組討論。
四、學法分析
1、學生現(xiàn)狀:
高一學生具有閱讀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
、僭缱x預習,理清課文思路;
②課堂上展開討論,明確重點;
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解內(nèi)涵,品情感,養(yǎng)練思維和寫作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分析
1、知識習得
①解題。
分析“胡同”和“文化”的詞義,理解“胡同文化”在課文中的具體含義。
、诜治隼斫狻昂钡奶攸c。
在教師的點撥啟發(fā)下,學生討論歸納,明確:正、俗、多、靜。
、鄹爬ê锏木用竦纳盍晳T和精神狀態(tài)。
學生閱讀討論,將結果演板,教師小結明確:安土重遷(居住心態(tài));過往不多(人際關系);易于滿足(生活態(tài)度);不管閑事(政治態(tài)度);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④理解胡同文化的特點。
明確:封閉;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肯定學生的發(fā)現(xiàn)及思維的成果。
、佟胺忾]”的實質: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長城”、中外文化上的差異。
、凇叭獭钡膶嵸|:民族性格的縮影。比如:中國人的謙遜、一些俗語。
、劾斫庾髡邔幕瘧B(tài)度:批判中帶有傷感。
3、遷移訓練
課堂上討論分析武漢“熱干面”文化的內(nèi)涵;課外寫一篇關于廣州“涼席”文化的作文。
六、本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1、化繁為簡,重點突出。教材的處理,遵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原則。
2、板書簡潔,鉤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
正 安土重遷(居住心態(tài))
俗 過往不多(人際關系) 封閉(民族心理)
多 易于滿足(生活態(tài)度)
靜 不管閑事(政治態(tài)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3、培養(yǎng)能力,注重應用。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的課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16課),這是一篇特殊的課文。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高中語文教材有四個小說單元(高三冊2單元,高四冊1單元,高五冊1單元共12篇課文),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重點學習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小說的情節(jié)和主題”,已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小說的鑒賞”,這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從教材體系與大綱要求上看,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起后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時便應該充分考慮這一特征。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本單元所節(jié)選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明清時代著名的幾部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老殘游記》、《醒世恒言》),而明清時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發(fā)展的高峰,其創(chuàng)作總體呈現(xiàn)如下特點:
。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jié)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節(jié)曲折,故事完整;
。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作流暢;
。4)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跡。
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在創(chuàng)作上則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再次,是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本課是該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節(jié)選自《水滸傳》的第十回,《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nóng)民起義為題材的優(yōu)秀長篇小說,它藝術 地概括了歷史上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過程。作者用環(huán)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jié)、深化主題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作重點領會。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林沖的思想性格發(fā)展變化分幾個階段及其變化的關鍵;分析“風雪”等景物描寫對情節(jié)、人物的作用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小說教學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導”為主,從感覺人手,靈活運用評點法,以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鑒賞和評價。它的具體要求是:綜觀全局,抓住關鍵,創(chuàng)設問題點,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礎上,據(jù)點作評,教師在關鍵處作靈活而簡明的評說點撥,啟發(fā)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文的精髓。這種評定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是通過感受、點撥而產(chǎn)生頓悟,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某種現(xiàn)成的結論,因而學生會為自己的不斷發(fā)現(xiàn)和新解而欣慰不已,無形之中學習興趣大增。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薄八^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 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第718頁、第725頁,教育科學出版社)要使學生的思維之水!磅r”!盎睢,教師就必須在“導”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臨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來堵塞學生的思維之泉。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要比學生站得更高、更遠,避免與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學生的閱讀心理并設法使學生處于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huán)!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一文的教學,我大膽地進行“問題導入,以導為主,讀議結合”方法的嘗試。
關于本課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的一點說明:我在上課前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沒有采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其意在營造一種特殊的氣氛——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感驅使學生急于去領略英雄好漢們的悲劇故事。教學過程中還適時穿插入了錄像片的欣賞,有助于學生對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說學法
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兩個小說單元的小說,已能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并對本文節(jié)選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nèi)容也能大體把握。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停留于對課文的情節(jié)、語言、動作、心理等的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若能夠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分層閱讀,則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曾記得去年在教學本文時,課堂上有位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山神廟中,林沖用一塊“大石頭”頂住了廟門,使陸虞侯等三人不得進廟,為林沖最終識破奸賊的險惡用心從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機,可是林沖一個人“掇”得動一塊大石頭嗎?怎么陸虞侯三人卻推不開呢?這個細節(jié)真實嗎?問題一出同學們就議論紛紛,我也一時亂了分寸。因為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嘛,無巧不成書,情急之中,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詩:“竹外桃紅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說道:“蘇軾為什么非寫成‘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可呢?難道‘鵝’就不能夠先知嗎?小說和詩歌一樣都是文藝作品,閱讀文學作品是不能死摳的。”聽了我的解釋后,有的同學笑了,可不少的同學臉上仍舊帶著疑問、困惑。我的解釋為什么不能使學生信服呢?為了徹底地解開這個疑團,我想不如在課堂上主動地把“問題”提出來,讓同學們發(fā)表看法,各抒己見。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含“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兩個層面。認知過程沿“感覺——思維——知識”一線走;情感過程沿“感受——情緒——意志”一線走,二者在學習過程中缺一不可。組織教學時,我認為不妨讓學生先睹為快,教師可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享受”文本。因為只有當學生與閱讀文本產(chǎn)生共鳴后,才會激發(fā)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當學生感受的觸角一直深入到與作家的感受觸角相交時,才有可能進入認知的階段。所以學生的自主感受是極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產(chǎn)生頓悟的前提。為此,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煉課文的情節(jié)或就作品某方面寫一點自己的閱讀感受。課堂上應力避學生一看就“懂”、一“懂”興趣就無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突破口,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時,我從釋題開始,提出“文題中‘風雪’僅僅是人物活動的一個環(huán)境嗎?”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有關環(huán)境描寫語句的觀注。這一步就稱之為“釋題生疑”。第二步則叫“趁熱打鐵”——“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張志公語)我讓學生把課文情節(jié)理清楚之后,再進行重點問題的討論。在讓學生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時,我問了這樣兩個問題:如果用不足20字概括呢?如果用4個字概括呢?有意識地插入語言表達的訓練。然后教師點撥小結:概括故事情節(jié)要注意三點
。1)準確;
(2)順暢;
(2)簡練。出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圖和對聯(lián)(演示),結束這一步教學。接下去是進行課文難點問題的討論。實施這一步要盡可能避免“注入式的回答”——把結論先塞給學生,使學生的認識只能局限于教師所定的框框里。這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設計出一兩個“出其意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我把教學中的那個“困惑”在這個時候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談談各自的看法,以此來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并適時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有關風雪描寫的句子(課文中有六處寫到風雪)再組織學生逐一討論分析,小結后明確: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課后可結合文中 十二次提到“花槍”的有關語句讓學生自行作分析。
為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 性格特征及其變化的理解,把握“風雪”的特點以及對情節(jié)、人物的作用,我在重點問題討論時插入影視片段欣賞,以加深直觀效果。
課堂總結
這一步我以板書形式來呈現(xiàn)。最后說一說作業(yè)的布置。題目有兩個:(1)人物綽號考證:《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記錄著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來歷,引導學生考證,以加深對人物的認識;(2)人物分類點評:自己確定標準,將小說的人物分成若干類別,撰文點評,以文解文。我的意圖是學生課內(nèi)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外可通過上述活動促發(fā)其自讀《水滸傳》原著,開展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訓練,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課文分析:《游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唐宋散文。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理解課文所總結的歷史教訓以及所闡發(fā)的人生哲理,了解幾種常見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積累文言文知識。
《游褒禪山記》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名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jīng)過,并借此生發(fā)議論,說明要實現(xiàn)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提出治學必須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教學本課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是講授記游山的部分,第二課時是講授發(fā)議論的部分,我的說課內(nèi)容是針對第二課時來說的,這個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虛詞“者”、“其”的意義與用法,教學難點是領悟文章所闡發(fā)的人生哲理。
(二)學情分析:《語文教學大綱》在語文教學目的闡述中有這樣的話:“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高二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但由于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文章所闡發(fā)的人生哲理的領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設計是通過疏通文本,學習文中文言文知識,從而領會作者闡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文本中詞語的活用,了解文言虛詞“者”、“其”的意義與用法。
2、能力目標——熟讀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領會治學處事必須堅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二、說教法
《游褒禪山記》是一首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作者所闡發(fā)的人生哲理也是很難把握的,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主要采用了“反復誦讀法”、“串講翻譯法”和“問題探究法”的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能熟悉并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言知識。
串講翻譯:通過文本的疏通,為學生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理清“志”、“力”、“物”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作者所闡發(fā)的人生哲理。
三、說學法
我將結合作者因事見理、敘議結合等寫作手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誦讀、齊讀、品味,力爭能通過這三方面使學生領會作者所闡發(fā)的“深思慎取”的道理并培養(yǎng)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南朝劉勰說過:“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鄙剿畼吩谟谔找毙郧椋苍谟谝簧揭凰o我們諸多的聯(lián)想與點滴的感慨,你們也會有這樣的體驗吧?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4
說課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是魯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20課),選自《戰(zhàn)國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從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大治的故事。鄒忌以切身經(jīng)歷設喻,由已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白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這篇文章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便于課堂上反復誦讀;文章中還出現(xiàn)了許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語法現(xiàn)象,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因此,它在本冊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是重點講讀課文。
二、說學情:
初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學習基礎,但大多厭煩文言文繁索的學習。因此在制定本課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依據(jù)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語文素質,本節(jié)課將賞讀作為重點,把賞析作為難點,目的是在教學中以讀帶賞,以賞促讀,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說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本課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了解《戰(zhàn)國策》有關知識,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七^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講究說話藝術,能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并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掌握重點語句的翻譯。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為這篇文章要讓學生在疏通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歸納分析人物形象,將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內(nèi)化成自身的東西。既欣賞和領略了我國語言文學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給學生以啟迪。)
教學難點: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四、說教法:
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本節(jié)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ㄒ唬、朗讀法
用以讀帶講的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并學習課文的語言藝術。
。ǘ、討論點撥法
從不同角度設疑,巧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nèi)涵。
。ㄈ⑶榫凹罘ā⒈容^法、分析法、詮釋法、循序漸進法
針對重、難點,把課文分為三部分,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五、 說學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使作用,激發(fā)學生質疑、辨疑的意識,學生學法重點應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上,而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問答法,分析法,比較、仿寫法等。
六、 說教學設想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并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生自主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找資料、請教老師,以完成學習、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師生交流探討。在課堂中,將課文的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及課文的重難點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引用典故,解題導入”、“理解內(nèi)容,探究寫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個步驟展開教學,分別從內(nèi)容、結構、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給予分析,在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復習導入
。ㄒ唬、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可曾了解“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故事呢?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jù)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故事結果“百官荒廢,諸候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幕”。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睆拇,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xù)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是指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告。
。ㄔO計意圖:引用“一鳴驚人”的成語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破題導入,請同學們解題,老師補充,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概念。對題目的這個“兼語短語”的破解,讓學生對語文內(nèi)容的理解產(chǎn)生“豁然開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ㄒ唬⿲W生朗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疊式結構”手法來表達文中主要內(nèi)容的關鍵語句。(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納諫的三賞;納賞后齊國的三變。)
在內(nèi)容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在句式上整散結合,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ǘ┱n文中的“比”
、兕惐取⒂鞅龋ㄈ纾阂浴凹沂隆北取皣隆,私,畏,求)
、 詳比、略比(如:“鄒忌進諫”寫得詳;“臣民進諫”寫得略)
③ 側比、正比(如:“三問三答”側面比;“四國朝齊”是暗比)
(設計說明:“一字經(jīng)緯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對課文理解由點及面,力圖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遷移
① 結合課文,分析鄒忌人物形象,并讓學生思考,鄒忌是如何向齊王納諫。
② 分析齊王這一人物形象。齊王納諫效果怎樣?臣民怎么進諫?
、 總結,補充相關資料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 請同學們談所了解到的歷史上的“進諫”故事。
、 結合現(xiàn)實生活,談談應該怎樣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接受別人的意思。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分析人物形象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遷移中達到本課要達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標。在互動中進往創(chuàng)作探究性學習。)
(三)贈記名言,師生共勉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
。ㄔO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談自己的體會,引起他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幫助學生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基礎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ㄋ模┱n堂小結, ①小結知識要點
(五)檢測題
1、背誦課文
2、設計話題,實踐一下諷諫的藝術:
1、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wǎng)吧。
2、諷諫長輩不要吸煙、酗酒。
3、諷諫教師不要歧視后進生。
4、諷諫上級領導注意環(huán)保。
。、布置作業(yè)
1、 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校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七、板書設計
妻 私:偏愛贊揚
三問 三答 妾畏:卑微畏怯 三賞 三變
客 有求:逢迎敷衍
高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登高》這首詩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單元第五課《杜甫詩三首》中的最后一首詩。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唐詩作為中國文學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鑒賞唐詩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和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意義非凡。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高中語文教學應“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這一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詩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詩歌的主要意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感受、品味詩歌意境,培養(yǎng)初步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
詩歌鑒賞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反復吟誦中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立體的、生動的畫面從而把握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人的內(nèi)在情思。據(jù)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把握詩歌中景、境、情三者的關系,而本課的教學難點則是在理解詩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的同時,最根本的一點是悲國家之秋、社會之秋也就是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懷,這也是本詩的關鍵。
下面我將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三、說教法
詩歌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只有通過反復的聲情并茂的吟誦,能使學生感受古典詩歌的格律美、音韻美。所以我將采取誦讀法,通過多種方式的反復吟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使其進入詩歌的情境。在本詩的鑒賞中,由于學生知識積淀和人生經(jīng)歷有限,理解詩人的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存在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運用講析法和點撥法補充詩人杜甫生平的有關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簡要的點撥。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每一個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靈的琴弦響起來!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針對文本這個平臺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我還將使用討論法使學生參與討論,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四、說學法
學生也將采用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開展學習活動。
五、教學程序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要求,我將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教學效果。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將設計為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胄抡n,激發(fā)興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币虼耍趯胄抡n時我將用這樣一段話: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秋天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與親人一同登高,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刺骨的寒風凜冽地吹著,江邊萬木凋零,漫山遍野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渾濁的江水滾滾翻騰,向前奔涌。幾只孤鳥在天空中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走來。他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滿身疾病,步履蹣跚……
重陽節(jié),本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與親人一同登高祈求長壽的日子?墒沁@位老人,半生懷才不遇,晚年窮愁潦倒,孤獨在外漂泊,已然走到了他生命的秋天。而讓他時刻不忘的國家此時也是戰(zhàn)亂頻仍。重陽佳節(jié)獨自登上高樓,面對萬里江天,面對一片衰敗,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七言律詩——《登高》,共同去領略詩圣的才情,觸摸其慷慨的靈魂。
。ǘ┱w感悟,把握詩歌
在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將主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首先我會配樂范讀詩歌,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并給他們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樣的?學生聽讀后自由朗讀并結合注釋體味,就能對《登高》一詩的悲哀的情感基調(diào)有個感性的整體認知,并在誦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語感,體味詩歌的音韻美。
。ㄈ┭凶x寫景的詩句,品味深邃的意境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應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是“悲”,詩人“悲”什么?此問題設計承接上環(huán)節(jié)順勢而出,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閱讀經(jīng)驗、知識積淀有限,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理解到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而理解到社會之秋、國家之秋這個層面則存在困難。因此,我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自然之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詩人悲國家、社會之秋的情懷。
具針對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我從文本出發(fā),設計如下的兩個問題:
首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就勾勒出一幅廣闊深遠的圖景,請你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登高秋景圖。
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睜I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以上的兩個問題設計解決詩歌是怎樣寫景的問題。學生通過聯(lián)系和想象,把枯燥的文字還原成立體可感的畫面,領略詩中天地蕭颯悲涼、凄清的景像,品味其深邃悠遠的境界,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體會詩人登高望遠時內(nèi)心的無盡的悲涼,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聯(lián)想、想象能力,基本上解決悲自然之秋這一層面。
(四)研讀抒情的詩句品味深沉的感情
關于詩人悲己、悲生命之秋這個層面,可在學生結合文本研讀頸聯(lián)的基礎上,適時的提出這樣兩個問題:詩人僅僅悲嘆大自然的秋嗎,所悲之秋還有沒有別的意味?宋代羅大經(jīng)指出此聯(lián)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呢?
此時可結合多媒體展現(xiàn)杜甫生平及此詩的寫作背景:本詩作于安史之亂后第二年,晚年的詩人仍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生活困頓,再加上年老多病,登臺賦詩,想歲將百年,生命將盡,而命途多舛,壯志難酬,而對于封建時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無異于要了詩人的性命,今詩人頭發(fā)花白,命將盡而事業(yè)無成,不由悲從中來,悲嘆個人生活的困頓同時,更加悲嘆政治生命的困頓,實為悲嘆個人人生之秋。此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對詩歌有更深入的體會和深切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于第三個層面,即詩人悲社會之秋,國家之秋。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鑒賞文本應把握文本背后的思想內(nèi)核,情感內(nèi)涵的要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由學生進行個人思考、小組討論:詩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這些也許都不是“悲秋”的根本,研讀尾聯(lián)思考“悲秋”的根本是什么?
此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抓住尾聯(lián)中的“艱難”一次并結合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討論、分析。艱難在這里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初中時所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則表現(xiàn)了詩人流寓蜀中生活的艱難,更寫出了詩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推己及人的偉大胸懷。由此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悲秋”不僅是悲自然、悲個人,更深層的是悲國家、悲社會,相對于國家的風雨飄搖,破敗不堪,詩人自己的生活困頓、年老多病,大自然的秋風蕭颯,即個人之秋、自然之秋只不過是文本的表層罷了。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作為平等主體參與討論,最后只進行簡要的梳理。
。ㄎ澹┱n堂小結
在最后,我將對本課進行總結:“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jié),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里有對自然秋景的悲傷,有對自身命運的嗟嘆,更有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讀這首詩,應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明代胡應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詩第一,確實如此!
。┳鳂I(yè)設計:
要求學生課下研讀杜甫的其他詩作,并以小課題的形式寫出一篇關于杜甫專題的研究小論文。
布置這項作業(yè),一是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二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的成果,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學生求知欲望和真正的主動意識。
(七)、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體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路。
首聯(lián)哀婉孤獨
頷聯(lián)沉郁高昂悲自然之秋
頸聯(lián)愁苦沉痛悲人生之秋
尾聯(lián)憂憤無奈悲國家之秋
總之,這堂課將在美妙的誦讀中開始,在學生的思考中結束,我將盡全力去創(chuàng)設溫馨、和諧而又創(chuàng)新、熱烈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5篇】相關文章:
精選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8篇07-30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7-28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8篇07-25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7-22
【推薦】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08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7篇08-07
【精華】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七篇08-02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8-15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六篇08-13
實用的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