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課題闡述;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沂蒙山小調》。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調》為一段體,3/4與3/4的變換拍子,含變宮的六聲徵調式,具有嚴謹的旋律進行邏輯和方正性的區(qū)體結構形態(tài):四個樂句,每句兩小節(jié)。歌曲采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承、轉、合”四句體的結構,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顯是跳進、后半句曲折級進,旋律既有開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細致委婉的抒情詠嘆。每句都已結束音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別結束于“2 1 6 5”四個音,增強了音樂的延伸流動。其中,前三樂句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所特有的“魚咬尾”創(chuàng)作手法,即前樂句的落音與后樂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進行方式,在音高上有銜接遞進的關系,給人一種連續(xù)不斷的感覺。
另外,它雖然標為“小調”,結構也確實是較典型的小調體,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頗有一點山歌風格,這樣,它的體裁屬性也有了兩重性,人們也因此將它視為山東民歌風格的代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認真欣賞音樂,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征,體會歌曲的特點,了解歌曲中的表現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學唱、表演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情緒,參與歌曲演唱和歌詞、旋律創(chuàng)編活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結合演唱《沂蒙山小調》,體會陜西漢族、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山東漢族的不同音樂風格、感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歌曲風格,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歌、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了解歌曲中那些表現手法和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歌詞、旋律創(chuàng)編活動
教學方法:示范法、體驗法、練習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我校學生在入校之前在聲樂方面是零基礎,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視覺圖像法、聆聽法、啟發(fā)引導法、評價激勵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另外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尤其注意合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在我校大部分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欲望與能力并不是太強,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意識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1、學生通過聽唱感知,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2、在歌唱實踐中去接受知識。3、通過課堂活動及團隊相互競爭消化知識并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審美能力。
不管是教學分析、教法、學法等都是為教學過程服務的。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我們做個詞語接龍游戲怎么樣?
山外有山—山內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關。
萬家燈火—火光燭天—天壤懸隔—隔年黃歷—歷歷在目……
。ㄔO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為后面襯詞的演唱及“魚咬尾”創(chuàng)作特點講解做鋪墊)。
師:我們剛才做接龍游戲有什么特點呀?
生:后面的成語第一個字和前面的成語最后一個字相同。
師:那老師給同學們演唱一段旋律,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做過的游戲有什么聯系?
生: 后面的樂句第一個開始音和前面的樂句最后一個音相同。
師: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體現了中國音樂所特有的叫做(魚咬尾)創(chuàng)作手法。
師: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段音樂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師:《沂蒙山小調》,介紹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調》的創(chuàng)作背景。
創(chuàng)作背景: 歌曲誕生于抗戰(zhàn)時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
為配合八路軍打擊反動地方武裝“黃沙會”而創(chuàng)作,后經改編成了今天傳唱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歌頌
師:你們有誰知道沂蒙山在我國的哪個。课艺乙晃煌瑢W來回答。
給幾個選項:A.四川 B.山西 C.山東D.河北
生:C山東
師:非常好。有沒有同學去過沂蒙山?給我們介紹一下沂蒙山。
生:沒有
師:既然大家都沒有去過,那么聽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沂蒙山吧(老師可以大致介紹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勝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根據地。沂蒙山上自然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有層層的梯田,一間間石頭壘成的小屋子,有一種別具一格的風情。
二、欣賞、學唱《沂蒙山小調》
1、欣賞ppt(沂蒙山風景配上此曲)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隨著《沂蒙山小調》的歌聲,走進沂蒙山,看一看那里的好風光,聽一聽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同學們并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歌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山東沂蒙山的景色。
(2)、這首歌的音樂特點是什么?
優(yōu)美、抒情
。3)、請大家看著譜子再次聆聽本首曲目。
師:音樂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
生:親切優(yōu)美
師:這首曲子是幾拍?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生:3/4 4/4,齊唱(板書)
師:這首歌曲是幾段體,速度怎樣?
生: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中速(板書)
補充:歌曲采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 承 轉 合四句體的結構,每句都以結束音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師學唱譜好嗎?
教師跟伴奏范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音樂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學生跟伴奏演唱
師:“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幾拍?
生:六拍,
師: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襯詞是民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優(yōu)美婉轉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魚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國民間音樂中一種常見的旋律發(fā)展手法。(板書)
。5)、分組跟唱(鋼琴伴奏)做一下接龍練習。
一組唱第一樂句(起)
二組唱第二樂句(承)
三組唱第三樂句(轉)
四組唱第四樂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學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師給與評價,提示學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師范唱曲子,學生最后齊唱。
三、拓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改編第三段歌詞
學生作品:紅棗那個紅來哎,桃花香,萬擔那個棉籽哎堆成山。
師:請同學們試著用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師:欣賞下面幾首歌曲,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沂蒙山小調》有什么不同?
欣賞《黃土高坡》回答問題
師: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
生:這首歌曲在音調上繼承了陜北民歌高亢、粗獷的音樂特點,節(jié)奏上突出現代生活氣息,歌頌了中華民族發(fā)源地的黃河文明,流露出對故土的深深愛憐。
師:欣賞《青藏高原》回答問題
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頌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熱情歌頌了美麗莊嚴的青藏高原,表達了對祖國錦繡山川的眷戀、熱愛之情。
師:欣賞《美麗草原我的家》回答問題。
這是一首贊美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歌曲?
生:這是一首贊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對比填空
師: 請將下面有關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陜西漢族、山東漢族)、感情氣質(熱情樸實、寬廣嘹亮、高亢粗獷、親切優(yōu)美)的詞語填入下表。
五、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沂蒙山小調》的演唱,并結合對歌曲《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欣賞,體會了山東漢族、陜西漢族、青藏高原、內蒙古蒙古族的音樂風格、感情氣質的區(qū)別。
希望同學們能夠記。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老百姓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今藝術家進行創(chuàng)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繼承、弘揚和發(fā)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經典的小調體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東風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應該指出的是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輩聽眾。如何能把“我”對這首歌曲的喜愛變成學生的喜愛,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fā)現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是在本單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小調體裁民歌風格的認識和體驗;二是通過不斷的詠唱和分析比較,讓學生感受所具有的獨特的山東民歌風格特征,這部分內容是本科學習重點。再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體驗,學生自己的發(fā)現,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收獲,這是我在多次教學中的體會。最后,還要留給學會表現和反饋的機會,以加深他們對歌曲的認識和體驗,同時,教師也能從中不斷地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能有效地進步和成長。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及本課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中詩歌部分,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主旨和寫作技巧上,以此來逐步提高學生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內容上由寫景和評論兩部分組成,以寫景時的心里活動(追尋、憑吊)為線索開啟出后兩聯蜀相諸葛亮的精當評論,因此針對這首詩來講,我本節(jié)課將賞析的重點放在了前兩句上,尤其是寫景的頷聯。
《蜀相》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意在通過本課的學習鞏固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種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同時提高學生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關于古代詩歌教學,《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鑒于本課的教學重點以及高二學生已經在必修教材的學習過程中積淀了一定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和能力:①指導學生掌握詩歌寓情于景、樂景襯哀情等表達情感的手法。
、诮探o學生高考“煉字”題的答題方法。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誦讀詩歌,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情感。
、谂囵B(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杜甫對“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寓情于景、樂景襯哀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寫作技巧。(這對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生成幫助比較大。)
教學難點:突破“煉字”題型。(學生把握考題類型,以及答題思路的形成有針對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二)、 教學過程
一、課前情境:
閱讀相關文本,體會諸葛亮“鞠躬盡瘁”“星殞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諸葛亮這樣一位賢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導入:
ppt展示臥龍崗景區(qū)對聯。導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走進詩歌
。1)、誦讀《蜀相》,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俣嘧x,要做到讀準字音,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诳梢圆扇≈该x,齊讀,教師范讀等方式,讓學生都能夠開口大聲讀。
。2)、品味語言,探究問題。
合作探究一:
總體把握詩歌的寫作思路。
首聯:尋找祠堂
(起)
頷聯:祠中之景
。ǔ校
頸聯:諸葛功績
(轉)
尾聯:壯志未酬
。ê希。
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多種答案都可以。
尋訪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業(yè)——壯志未酬
明確:敘事——描寫——議論——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寫景的語言。
1.哪些詩句寫的最具美感?
明確:頷聯。
2、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3.賞析頷聯?有什么效果?(補充式,多鼓勵!)
明確:“自”和“空”。反襯寫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動聽的“黃鸝好音”,只因一個“自”一個“空”,就顯得美景虛設,無人問津之感。
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極。
4.用一句話把此句的美景描繪出來?
分析得到: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景交融。
小結: 分析“煉字”題的答法。ppt展示。
四、遷移訓練
五、課后作業(yè)
1、背誦
2、掌握煉字方法,并將其使用在此類考試題型中。
六、課堂結束語
(三)、說教法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huán),聲情并茂的吟誦,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鑒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出示關于諸葛亮的對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杜甫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fā)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情感。
4、比較閱讀法: 將《蜀相》的第二句變“自”為“盡”,變“空”為“皆”進行比較鑒賞。
(四)、說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即課前誦讀詩歌,參照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和寫作思路,這樣有利于順利過渡到重難點;課上合作探究分若干個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較鑒賞,這樣能提升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ò鍟O計)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起) 以樂景襯哀情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承)—寓情于景—寂寞傷感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轉)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合)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jié)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chuàng)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chuàng)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jié)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chuàng)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jié)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編與表演環(huán)節(jié),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chuàng)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fā)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高中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圓是學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圓的知識及前面學習了直線方程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圓的標準方程》,它既是前面圓的知識的復習延伸,又是后繼學習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能根據方程寫出圓的坐標和圓的半徑。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圓的標準方程的學習,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領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以及措施
教學重點:圓的標準方程理解及運用
教學難點:根據不同條件,利用待定系數求圓的標準方程。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高一年級學生的年齡、認知特征,緊緊抓住課堂知識的結構關系,遵循“直觀認知――操作體會――感悟知識特征――應用知識”的認知過程,設計出包括: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內容的教學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以此使學生獲取知識,給學生獨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學法上注重讓學生參與方程的推導過程,努力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其在嘗試中發(fā)現,討論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讓學生真正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習者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從知識層面上已經掌握了圓的相關性質;從能力層面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對數學問題有自己個人的看法;從情感層面上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但他們數學應用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設計
問題情境引入法 啟發(fā)式教學法 講授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法 討論交流法 練習鞏固法
教學準備
ppt課件 導學案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引入
回顧復習
(2分鐘)
1.觀賞生活中有關圓的圖片
2.回顧復習圓的`定義,并觀看圓的生成flash動畫。
提問:直線可以用一個方程表示,那么圓可以用一個方程表示嗎?
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引領學生感受圓。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引出本節(jié)主旨。
學生觀賞圓的圖片和動畫,思考如何表示圓的方程。
生活中的圖片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園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自主學習
(5分鐘)
1.介紹動點軌跡方程的求解步驟:
(1)建系:在圖形中建立適當的坐標系;
(2)設點:用有序實數對(x,y)表示曲 線上任意一點M的坐標;
(3)列式:用坐標表示條件P(M)的方程 ;
(4)化簡:對P(M)方程化簡到最簡形式;
2.學生自主學習圓的方程推導,并完成相應學案內容,
教師介紹求軌跡方程的步驟后,引導學生自學圓的標準方程
自主學習課本中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并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并當堂展示。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鐘)
1.根據圓的標準方程說明確定圓的方程的條件有哪些?
2.點M(x0,y0)與圓(x-a)2+(y-b)2=r2的關系的判斷方法:
(1)點在圓上
(2)點在圓外
(3)點在圓內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討,從旁巡視指導學生在自學和探討中遇到的問題,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探究成果。
學生展開合作性的探討,并陳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
當堂訓練(18分鐘)
1.求下列圓的圓心坐標和半徑
C1: x2+y2=5
C2: (x-3)2+y2=4
C3: x2+(y+1)2=a2(a≠0)
2. 以C(4,-6)為圓心,半徑等于3的圓的標準方程
3. 設圓(x-a)2+(y-b)2=r2
則坐標原點的位置是( )
A.在圓外 B.在圓上
C.在圓內 D.與a的取值有關
4.寫出下列各圓的標準方程(1)圓心在原點,半徑等于5
(2)經過點P(5,1),圓心在點C(6,-2);
(3)以A(2,5),B(0,-1)為直徑的圓.
5.下列方程分別表示什么圖形
(1) x2+y2=0
(2) (x-1)2 =8-(y+2)2
(3) 《圓的標準方程》教學設計-賈偉
6.鞏固提升:已知圓心為C的圓經過點A(1,1)和B(2,-2),且圓心在直線l:x-y+1=0上,求圓C的標準方程并作圖
指導學生就不同條件下給出的圓心和半徑關系,求解圓的標準方程這兩個要素展開訓練。
學生自主開展訓練,并糾正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
鞏固所學知識,并查缺補漏。
回顧小結
(1分鐘)
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3.你體會到了哪些數學思想?
采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回顧和分析本節(jié)所學。
學生思考并從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顧總結。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作業(yè)布置
(1分鐘)
課本87頁習題2-2
A組的第1道題
布置訓練任務
標記并完成相應的任務
檢測學生掌握知識情況。
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學主要遵循“回-導-學-展-講-練-結”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遵循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討。
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多思考總結,在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中,要遵從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思路,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ㄒ唬┍究蛟诮滩闹械牡匚缓妥饔
本框為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著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后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于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容結構: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fā)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ㄈ┙虒W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為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為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 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
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huán)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ㄋ模┙虒W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fā)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因為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為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jié)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覺悟的出發(fā)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為重點來處理。
。ㄎ澹┙虒W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為教學難點,是因為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于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于急劇發(fā)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tǒng)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通過設計提問,創(chuàng)造氛圍,啟迪思維,層層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通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為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系實際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fā)展史。以此來導入。我認為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導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后,我緊接著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那么三中發(fā)展的原因是什么呢?這里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發(fā)言后我作適當的記錄,并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qū)政府等)。然后我讓學生區(qū)分哪些屬于內部原因哪些屬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fā)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xù)以三中的發(fā)展為例,并設置幾個問題:學校是什么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么方向發(fā)展的?為什么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yè)的例子,并分析企業(yè)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通過這樣的示范,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fā)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fā)展能離開區(qū)委區(qū)政府、區(qū)文教局等的支持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因為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為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于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并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起著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為這樣通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了文科綜合的特點,并以此突破本節(jié)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通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后,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為此我為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來獅子的出現,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為什么剛開始在猶豫,后來又為什么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后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后面出現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通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fā)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fā)展的。
這樣通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松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jié)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也為了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fā)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了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五、作業(yè)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為學生設計的課后作業(yè)是:通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為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于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內能是熱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教材通過對比、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等多種形式,從宏觀的機械能拓展到內能,再從物體分子熱運動的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內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討論內能的改變,進而引出熱量的概念。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分子動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還為下一章學習內能的利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jié)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ǘ┙虒W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內能、熱量概念的建立,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難點:用類比的方法建立內能的概念。
。ㄈ┙滩牡奶幚
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組教材的教學資源和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體驗等學生資源,盡可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和實驗出發(fā),讓學生深入淺出的了解內能和熱量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能力也得到一定的發(fā)展。雖然學生已經學習了分子動理論的相關知識,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識比較匱乏。因此,教學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借助實驗等手段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從學生的體驗、經歷和身邊的事物來建立和強化內能的概念,讓學生逐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什么是內能、內能有什么特點、內能是怎樣變化和量度的。
三、教學目標
(一)課標要求
課標對本節(jié)的要求是:了解內能和熱量。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ǘ┤S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內能的概念,知道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和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了解熱量的概念及單位。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過對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2)通過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觀點看世界的意識。
四、教法學法
教法上主要以談話法、講解法為主,輔之以演示實驗法來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體驗樂趣,領悟科學研究方法。學法上綜合運用自主學習、觀察與體驗,小組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方法,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五、教學程序
我計劃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內能——分析類比,建立概念——深化提高,應用概念——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第一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內能
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裝有熱水的暖水瓶,瓶塞彈起”的視頻,再根據這一情景提出三個問題:
。1)瓶塞彈起時是否做了功?
(2)能夠做功的物體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那么推動瓶塞做功的能量來自哪里?
(3)你還能舉出哪些日常生活中 ,“熱”具有能量、能做功的例子?(如燒開水時鍋蓋跳動等) 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主要通過觀察和分析瓶內熱空氣推動瓶塞彈起做功的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里“熱”對外做功的現象,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內能的存在,提高觀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環(huán)節(jié):分析類比,建立概念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計劃安排兩個教學活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一個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內能概念。 內能概念的建立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之一。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分析兩個對比情景“運動的瓶塞”、“熱運動的水分子”和“發(fā)生形變的彈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能量,再由學生自主總結并填寫對比表格,建立與形成內能的概念。 運動的瓶塞有動能 熱運動的水分子有分子動能發(fā)生形變的彈簧有勢能 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勢能在此突出過程與方法,延伸,觀察生活,舉例。。。。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內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 讓學生根據機械能和內能的概念繼續(xù)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彈簧恢復原狀沒有形變時,是否具有機械能和內能。分析得出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然后,再讓學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內能,得出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再追問學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熱到沸騰的過程中,水的內能怎樣變化?初步得出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大,溫度降低時內能減少。
通過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利用類比,細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來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情景,順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內能的概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教學活動是小組合作,歸納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途徑。 先是小組合作,盡可能地想出各種辦法讓一段鐵絲溫度升高,方法最多的小組為獲勝。我深入學生之中,積極的看、積極地聽、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根據需要給學生適時、適當的指導。然后組織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對各小組列舉出來的方法進行分類,總結出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通過組內合作討論,組間相互競爭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培養(yǎng)合作與交流的意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說課中如何說,講課中如何做? 第三環(huán)節(jié): 深化提高,應用概念
首先讓學生體驗對手呵氣和搓手時手的感覺,再從能量轉移和轉化的角度分析它們分別是通過什么方法使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并通過能量流向圖建立和形成熱量的概念。
為了進一步觸發(fā)思維的興奮點,引發(fā)探究的欲望和動機,打開探究之門,我計劃先組織學生做演示壓縮空氣做功的實驗(這個實驗在空氣壓縮儀里放入半顆火柴頭,現象就會非常的明顯和震撼),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討論分析,得出外界對氣體做功,筒內氣體內能的變化。接著讓學生猜想,如果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的內能會怎樣變化?并通過讓學生感受籃球放氣過程中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來驗證猜想。(實驗時,把氣針插入籃球,讓學生先感受一下籃球內氣體的溫度,再把氣針對著風車的風葉,看到風葉轉動,說明氣體對外做功,再讓學生繼續(xù)感受籃球內氣體溫度的變化)
最后組織學生演示氣體膨脹對外做功的實驗,以及用“冰露”礦泉水瓶分組實驗、觀察、體驗氣體膨脹對外做功,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該實驗中通過做功使內能變化的兩個過程。
知識的應用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借助了學生體驗性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學問,物理來源于生活,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并讓他們通過親歷科學實踐活動,體會到科學實踐活動的魅力與樂趣,從而樂于參與各種科學實踐活動。 第四環(huán)節(jié):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小結。談一談本節(jié)有什么收獲或感想?并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該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思想、觀點,實現思維飛躍的舞臺,同時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反思的好習慣。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布置課外小實驗:自制彈射器
找一段兩端開口的小塑料管,從塑料管的一端塞進一個用水浸濕了的紙團(要塞緊),從另一端推進一個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個簡易的彈射器就做成了。試試推進活塞,比比看誰能把紙團彈射得最遠。
布置這一作業(yè)目的是:讓學生嘗試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小制作,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并為后面熱機的學習做個鋪墊。
六、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功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板書以教學的邏輯線列出了課題“第二節(jié) 內能”及三個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
一、內能
二、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熱傳遞和做功
三、熱量
七、教學設計反思
新課改提倡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通過交流與合作,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本著新課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方面,本節(jié)教學設計能注重從學生已有的體驗、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概念建立的過程,領悟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并對概念加以理解和應用。通過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實現以知識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知識與思維能力得以共同發(fā)展。使“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終使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經歷過程,體驗方法,勇于探索。 教學方法上,本節(jié)教學設計能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邊交互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積極評價,多賞識、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充分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相同問題的不同答案,進而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06-20
關于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06-21
關于高中地理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06-18
關于高中美術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07-16
關于高中體育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07-15
關于高中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7篇07-28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6篇07-22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07-20
關于高中化學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07-20
關于高中音樂說課稿集合九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