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時間:2024-05-07 11:05:46 偲穎 心得體會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2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2篇)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1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培育出來的最為優(yōu)秀的成功者。儒家文化要求人們進取地應對人生,投入社會,在有限的生命期間里,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在全球經(jīng)濟越來越趨向于一體化的時候,民族的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顯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僅有對自己嚴格訓練,才能培養(yǎng)出較高的能力和素養(yǎng),應對世界。

  一、曾國藩的成功之道

  人生在世,幾乎都渴望成功,誰都不愿意做一個失敗者。對于曾國藩的歷史評價,至今或許還有分歧,但他是一個成功者,應當是不爭的事實。他修身立志,儲才養(yǎng)望,奠定了成就事業(yè)的基礎。

  曾國藩的修身表現(xiàn)在:為人表里一致,內(nèi)心的一切都能夠公之于眾。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在嚴格修身的同時,為自己樹立一個的遠大志向。曾國藩充分利用時間,發(fā)奮苦讀,博覽群書,如諸子、兵書、水利等方面實學書籍,以此完善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做事而儲備真才實學。

  二、曾國藩對今人的啟迪

  中國人喜歡歷史。這種喜歡,除因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帶來一種欣賞樂趣外,還因為歷史能給人以啟示和教益。曾國藩認為,讀書,一要有志氣,二要有膽識,三要有恒心。“恒”最為重要,學無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廢。讀書如此,做人做事也應當如此。

 。ㄒ唬┢胀ㄈ苏諛幽軌虺删褪聵I(yè),改變命運的關鍵在自己奮斗。曾國藩成為后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靠、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毛澤東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時候,與教師楊昌濟談到自己的務農(nóng)之家時,楊昌濟“以農(nóng)家多出異材,引曾國藩、梁任公之例為勉之!贝嗽拰γ珴蓶|的鼓勵是相當大的。現(xiàn)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中有一處提到了曾國藩,對曾國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話便是“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青年時期正是人的夢想和抱負的.構成期,曾國藩的言行對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確實產(chǎn)生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zhì)。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是應試教育,過去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能夠做官,現(xiàn)在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考博士,有了學位后便好去求職,應試教育的負面是:培育出來的人缺乏應對復雜多變社會的能力,缺乏成就事業(yè)所必須具備的其他的相關知識。曾國藩在進京后的不少家書中,都要那幾個迷戀科舉考試的弟弟從科舉中走出來,去讀一些于身心學問有益的書。而他卻更加身體力行,拜師訪友,求學問道。因為有了這個過程,曾國藩才有了一個學問和人格的升華,為他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人的綜合素質(zhì)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會上的生存比作一門學問的話,技能則如同專業(yè)知識,綜合素質(zhì)則好比基礎理論,基礎理論扎實雄厚,相關的專業(yè)則較為容易掌握。現(xiàn)在的社會變化得快,專業(yè)門類越來越多,人在學校里的專業(yè)學習決不可能都學到,到了社會后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其立身之本則在人的綜合素質(zhì)上,這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是,人類的事業(yè)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擔當?shù)闷。人的綜合素質(zhì)的高下,在事業(yè)成就的大小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主席曾評論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說)之人”。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他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終一個集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2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使腐敗的滿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行文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盡管曾國藩著作留傳下來的很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了“道德,冠冕一代”的稱譽。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述人生夢想和道德修養(yǎng)。他每日記日記,將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記于當天的日記里,對自己的錯失,毫不留情,并且還和好友互相傳看,以到達監(jiān)督的作用。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個人一讀。古語云:盛可是三代。而曾國藩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和科學家。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3

  曾國藩是中國歷的傳奇人物,后世對他的評價極高,“晚清中興四大家之一”,“古今第一完人”等等,其作品流傳后世的不多,但是極有分量,讀之,讓人受益無窮,從《曾國藩家書》可以略知一二。

  名為“家書”,實則不然。作品用書信體的格式,文字淺顯易懂,內(nèi)容意味深長,仔細品讀,覺得它像糧食,可以維持精神生命的延續(xù);又像醫(yī)院,可以療救心靈的傷痕;也像超市,豐富的東西任由你的取舍......

  第一、關于讀書與修身養(yǎng)性。

  曾國藩認為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之人才不甘為下流之輩;第二要有識。有識,則知學問不盡,不敢以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拔嵘灿醒,而知也無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要有恒,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對于看書的過程,要一本一本的看,一本書沒有看完,一定不要看其他的書,東翻西閱,都是為外界所左右的緣故。此外,讀書人還講究養(yǎng)氣,即心平氣和,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坦坦蕩蕩。講究保身,即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太多的欲望,只會給人帶來煩惱,而過分的勞累,會讓人身心疲憊、萬念俱灰。第三謹言。讀書人說話要時時刻刻小心留意,所謂“禍從口出”。

  第二、關于功名。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讀書人的功名,是一個經(jīng)久的話題,幾千年的仕途歷史,可以說是對讀書人“成者為王,敗則為寇”終極評價,但是曾國藩對于這一評價標準,也有他自己的見解。從家書中他得知四弟、六弟未能考中,心里悵然,他認為科名無早遲,是前生注定的,絲毫不能勉強。讀書人的兩個目的:一是加強品德修養(yǎng),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之道,以期不辱沒先人;二是讀書取功名之道來成就一番事業(yè),以延續(xù)自己的.生命。而延續(xù)生命的事情,莫過于養(yǎng)活自己。農(nóng)民,手藝人,商人,勞力養(yǎng)活自己,讀書人勞心養(yǎng)活自己,都是一樣的。讀書人的勞心,如果考中,則在朝中食俸祿,如果不中,或教授于鄉(xiāng),或為食客門吏,或入幕為賓,這一切都需要計算自己的能力才能食之無愧。退一步說,即使榜上有名,朝中為官,也須計算自己的才德,不至于將來尸位素餐。然而這一切,究竟是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自己做主,但是世間沒有業(yè)精而衣食無著的人,就像農(nóng)民的耕種,即使有荒年,也一定會有豐年,就像商人的商品被積壓滯銷,也一定會有暢銷的時候。那么讀書人,如果業(yè)精,終究會得功名,即使不得,也一定會有其他辦法養(yǎng)活自己。在曾國藩看來,功名不是主要的,謀生才是關鍵。

  在他的這種教育理念下,兒子曾紀澤不但在中國的詩文書畫方面皆有造詣,對西方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以及語言學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有過許多學術專著,他還自學了多國文字,通曉英文,后來成為清朝的外交家。比曾紀澤小九歲的曾紀鴻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政治腐敗,科場舞弊成風,曾國藩恰好封了侯爵,他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特地囑咐兒子不可“場前不可與州縣往來,進身之始,務知自重”,發(fā)榜前,再次叮囑兒子自重。曾紀鴻多次應試不中,后來自學成才,成為中國近代的數(shù)學家,有數(shù)學專著傳世。兩個兒子的身上,體現(xiàn)了曾國藩的功名思想“功名得與不得,全看天意,而業(yè)精不精,則由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yǎng)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zhàn)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zhèn)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xiàn)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鞍翚饧乳L,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4

  近日,粗略讀了《曾國藩家書》,感慨良多。書中多寫曾公(雖從中學歷史中明白其乃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但總覺直呼其名多有不敬)在家信中與弟弟、兒子討論修身、處世、讀書、治軍之道。

  曾公家書跨度數(shù)十年,從未間斷,數(shù)量繁多,所記大至軍國之事,小至菜種秧苗,其中義理明晰,情感真摯,使人多有受益,這應當也是曾公家書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經(jīng)過家書,我看到了一個憂國憂民的大臣,一個嚴于律己的圣人、學識淵博的學者,一個仁愛慈祥的長輩,也對毛主席“獨服曾文正”有了一點理解。曾公家書中有一篇“應以慎獨主敬求仁習勞相勉”的`,是曾公老年寫給侄子的信,信中講的是修身之道。

  “慎獨”,是指一個人獨居,無人監(jiān)督時,也能嚴于律己。慎獨,要善惡分明,“好善如好色,惡惡如惡惡臭”;還要自己反省,“戒慎恐懼”、“善于寡欲”。做到了慎獨,就能夠做到無愧于心,神色泰然。

  “主敬”,是指恪守誠敬,不管人多人少、事情大小,都堅持恭敬的態(tài)度。主敬,要做到“內(nèi)而專一純凈、外而整齊嚴肅”,出門就要像去見貴賓一樣。做到主敬,就能夠隨時堅持精神抖擻,意氣風發(fā),進而身體強健。

  “求仁”,是指拋棄個人私利,對人寬仁,對愛護萬物。求仁,就要做到有職責感,要幫忙他人,使他人立,使他人達。做到仁,那么人們就會高高興興地跟隨你了。

  “習勞”,是指身體力行地勞動,放棄追求安逸的生活。習勞,就要做自食其力,讓自己所做的事能對得住自己所受的穿衣飲食,這樣才會長久。

  以上四點,慎獨解決的是動力問題,主敬解決的是態(tài)度問題,求仁解決的是目的問題,習勞解決的是方法問題。對于自己來說,習勞就是要多做事,求仁就是要多做有意義的事,主敬就是要認認真真地做事,慎獨就是要經(jīng)常反省,看看自己做了些什么事,做的事有沒有意義,事情究竟做得怎樣。

  這段文字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不是那么好理解,但正因如此,才讓自己有了動腦筋的機會,這應當就是其中的樂趣了。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5

  假期中我讀了《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頓吏治、倡導科學,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隨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孩子以及親友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交友類等10大類。曾國藩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曾國藩一向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zhì),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復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在一封信中寫到“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彼銊钚值茏粤⒄n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到寫,從史到經(jīng),從讀書到修身養(yǎng)性,詳細至極。

  很多人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國藩卻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寫給兒子紀鴻的信中曰:“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焙芏嗳思议L讓孩子讀書是為了讓孩子通過考試入“仕途”,為自己和家人長臉面,謀福利。殊不知,我們的讀書理念培養(yǎng)出了很多有文化沒有教養(yǎng)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學習分數(shù)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喪失了自己約束的能力,不能不說這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悲哀。待人

  幫助鄰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傳統(tǒng)門風。盡管曾國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錢度日過年,但仍舊寄錢給族人以資助。在談到為什么接濟親戚族人時,曾國藩寫到“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后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后必悔之!”“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于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處薔境,亦兢兢常覺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薔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钡拦饽觊g,曾國藩越四級而超升,托叔父將黃金十兩兌錢送與最親最苦之人。節(jié)儉用度,置義田以濟貧民,捐銀修祠堂。曾國藩在家書中教育子女和諸弟過日子要能勤能儉,略有結余,有人做官“侍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里不可不守舊”。

  與眼下很多為富不仁,到處顯擺甚至胡作非為的官宦子弟與富家子弟的行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

  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八教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去圍著;肯吃虧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國藩在京為官,從不肯輕受人惠,情愿別人占他的便宜,斷不肯占別人的便宜,在《家書中》,他多次告誡子侄親近良友、對待朋友必信必誠、患難與共勿留遺憾、勿與權貴相交、不可輕取人才等。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寫給父母兄弟的,也是寫給后世之人的,閱讀《曾國藩家書》我們可見賢思齊,慎獨內(nèi)省,立德、立行、立言,修身養(yǎng)性,培育子女,樹可世代薪火相傳的家風。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6

  初讀《曾國藩家書》,是在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在單位的書架上,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書架上放著一本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是清代曾國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進行評析,內(nèi)容比較全面且深刻。書的品相九成新,書頁有點泛黃,但仍能嗅到出廠時的淡淡墨香。那時捧讀《家書》,只覺得曾國藩是個非常心細又貧困交加的人,從北京運往湖南的幾兩白菜種子,都要在信里反復詢問收到了沒有?關于兄弟子侄的教誨,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點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書信是向家人借錢,真有點“啃老族”的'感覺。那時候,對工作與生活的閱歷較少,雖然通讀《家書》,但不求甚解、感觸不深。

  再讀《曾國藩家書》,工作的第二年。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有了對工作淺顯的思考和感悟。靜夜之時,便常常將《曾國藩家書》置于床頭,圈圈點點、細細品味。讀書的過程,讓我漸漸了解到,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多延續(xù)了60多年,但他處理“天津教案”受到榮祿欺騙,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節(jié)不保,成為時人眼中的“賣國賊”;他地位顯赫、修養(yǎng)精湛,但他也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手段老辣,被民眾冠以“曾剃頭”的惡名……

  當然,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歷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論。但無論關于他的爭議多大,我們都無法否認他的《家書》平淡中蘊含著真知良言,那些關于修身齊家、為學處世、用人交友、理財帶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思想精華。

  因此,品讀《曾國藩家書》,就像與一位歷盡滄桑、充滿智慧的老者晤談,字里行間書寫著他對世事變遷的獨到見解、對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對學養(yǎng)修為的孜孜不倦。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比如,關于治學,他力求有志向、有見識、有恒心。他說,“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讓我想到自己讀書時常半途而廢,貌似博覽群書,實際未通一本、未精一門;更讓我聯(lián)想到,讀書治學如此,為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作為年輕人,我們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長志”,往往在業(yè)務上“囫圇吞棗”而做不到“如琢如磨”,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覺得慚愧?

  關于做人,他力求謙虛謹慎、謹言慎行,他說,“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讓我常常反思作為年輕人,我們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狀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貪圖“安逸自在”而不愿經(jīng)受“艱難困苦”,往往在處事上喜歡“大自己小天下”而做不好謙虛謹慎、虛懷若谷,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汗顏?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7

  有句話說:“若覺中年無作為,勸君重識曾國藩。”要我說學知識不問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記得第一次翻開《曾國藩家書》時,還是17年的一個盛夏,最近實在書荒,不由得再翻起這本收錄了半個圣人的書信故事,更得來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隨記一下在書中得來的感悟。

  曾國藩說:“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為別人所顯現(xiàn)出來的一些小缺點,而忽視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優(yōu)點,也不要因為與他人有了一些小過節(jié)就忽略了別人以往幫忙過你的大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只要做事就會犯錯。

  這兩句話都是告誡我們,不要因為別人的一些小錯誤,一點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與你產(chǎn)生了一點小恩怨以后,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帶給你的恩惠。

  《禮記》:“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這句話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看重一個人于是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更多的缺點,因為厭惡一個人最終反而發(fā)現(xiàn)了他身上不少的優(yōu)點。

  所以說在與人相處的時候,必須不要憑第一感官去定義一個人。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觀、公正地看待他的缺點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從古至今,沒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懶”字罷,不管你學識多高,家境如何,懶惰的人,終成不了大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有大才大識的人,最終失敗無非是因為一個“傲”字,這種人自認高人一等,不懂謙虛,最終曇花一現(xiàn),消失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

  劉邦有一次問韓信:“你說我最多能帶多少兵?”

  “主帶兵無非十萬爾!

  劉邦又問那你帶兵能帶多少?

  “多多益善!

  不久后,韓信被殺。

  不能否認韓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稱他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個不能善終的下場,也并非就不是我上頭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評論說中國有四個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國潘只占了半個,因為他沒有創(chuàng)立自己的理論,他所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個圣人為標桿,自身奮進。

  依我拙見,曾國潘一生勤,仁,義,知世故,懂進退,已是我們后生學習之典范,稱圣與不稱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話出來的,可是圣人能被稱圣,自然是他們的思想,言論,行為值得被后人所習,他們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夠被立為標桿。

  再次拜讀過曾國潘家書之后,更感慨還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為人處世的事故值得我們學習,此書在中華五千年凝聚文化下頭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講究修身,立業(yè),現(xiàn)代人都是立業(yè),修身,更何況太多人立業(yè)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會又有幾人能舍棄手中之物平靜下來與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

  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點時間讀點書吧,修好身再立業(yè),事半功倍!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8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筆者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當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能夠經(jīng)過電話、信息、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能夠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可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信息,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經(jīng)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丛募視,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可是總是盡力的幫忙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并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十分富足,可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以往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以往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zhì)極度禮貌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曾國藩家書》一書中,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現(xiàn)在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可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戳嗽募視矣悬c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能夠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zhì),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今日,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zhì)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能夠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能夠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zhì)。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當是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xiàn)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完美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終,以曾公的一首詩結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9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時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個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對神的崇拜早已轉(zhuǎn)為對人的崇拜。可還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缺了點什么。

  讀完《曾國藩家書》,我找到了答案:我們不乏時代弄潮的勇氣,卻缺少對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堅守。

  曾國藩在寫給父母及后輩的家書中無不流露出對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遺訓,溫柔敦厚的家風和實用有效家訓,讓他在云譎波詭的近代社會屹立不倒,對家族的堅守和職責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興旺延續(xù)的方法,并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倔強風骨,也能很好地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從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領導者。

  曾國藩教育兒孫“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边@是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時他身處的時代的重新解讀。他告誡兒孫要有志,存圖強報國之志;要有識,要放眼世界,廣學博覽;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氣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滅了韌性。這既是曾國藩對傳統(tǒng)士人精神的堅守,又對其賦予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能夠說,這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變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種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國藩身處的時代,那是一個如分娩般劇痛與期望并存的時代;凝視當下我們自己的時代,不也同樣是超越與危機并存的時代嗎?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歷史,而又如何不被時代裹挾,“從自己身上超越這個時代”?這是值得每一個當代人深思的問題。

  我想,那就是要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要以一種創(chuàng)新的不迂腐的態(tài)度去堅守和傳承,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方得始終。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為了擺脫過去,想象另一種命運!贝搜缘莱隽巳祟惪释竭^去的態(tài)度,但或許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貴的東西,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活著,人才不至于在新時代洪流中被淹沒或埋汰。

  讀《曾國藩家書》,回望歷史,立足自身,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更能在無限延伸的時代里找準自己的價值和定位,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10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殘喘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xiàn)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從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各個方面,真實而又細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謂字字良言,句句妙語。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國藩家書》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諸如: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yǎng)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主要思想的反應。本書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通過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我們可以得知其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其面臨家事、人事、軍事、國事等大小問題時所采取的處理方法。在很多的書信中都有記載,曾國藩更是總結了自己的得意與失落,用自己的經(jīng)驗教育諸兄弟,特別是曾國藩對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為現(xiàn)代父母教導子女、樹立良好家教的絕佳典范。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如鄧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問題。“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現(xiàn)在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xiàn)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己、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么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就是寫讀后感。后來又有人總結出讀書要四到——眼到,口到,手到,新道,也正是這個意思。但我認為讀書應該“五位一體”——看、讀、寫、記、說,也即在前人的基礎上增加一體——說。

  這就涉及到一個記憶問題?粗荒苄纬沙跗谟洃,讀可以進一步加深記憶,記則可以對重點內(nèi)容再次加深記憶,而寫讀后感則可以總結思路與心路,同時對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產(chǎn)生整體記憶。除此之外,說(包括講述和論辯)或可以清晰思路進而強化記憶或可以豐富思想進而加深記憶。講述可以鍛煉口才,使思路清晰;論辯可形成更全面的理解‘這兩者都能達到加深記憶的效果,最后使自己能夠左右逢源,適時汲取并利用書中的有利內(nèi)容。

  然后說如何修身養(yǎng)性砥礪德行。曾國藩算是一個傳統(tǒng)的儒家弟子,對于一些封建綱常,仍是恪死不渝。曾國藩很注重“修身——齊

  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儒家思想發(fā)展路線。他關于為人處事的“八本主義”總結得很好: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修身以不妄語為本,養(yǎng)性以戒惱怒為本,居家以不宴起為本,當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這八條對為人處事的總結可謂全面精辟。

  讀書以訓詁為本。所謂訓詁就是指對古文的解釋。很多人可能會說,讀書的目的關鍵在于明白其中的義理。這話從大的方面來飛無可非議。但是讀文言文則有不同:現(xiàn)代人接觸的是白話文,對于文言文不少人感到頭疼甚至厭惡,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古文中的基本內(nèi)容都不明白他如何讓去參透其中的義理?在我看來這里的解釋有兩個層次:一是字面意思的解釋;二是由字面意思,經(jīng)過聯(lián)想,反思,參悟衍生出的更高層次的義理闡釋。就古文而言,前者是基礎,后者是升華。記得07年寒假讀《史記》時居然也“放起了電影”并沒有很認真地訓詁以致一個寒假下來并沒有吸收多少知識,真是苦不堪言啊!

  作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中國古代作品講究簡潔,勻稱,美觀,尤其是古詩詞,更講究對仗工整或押韻。對于七言句尤其是七律,古人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平起”以及“仄起平收”等要求,這樣一來,我們欣賞古文時常有美感,勻稱感。詩圣杜甫的'詩文講究聲韻,我很喜歡。平時自己作七律詩也常注意對仗與押韻,每作完一篇古詩常有心曠神怡,自己陶醉之感。養(yǎng)性以戒惱怒為本。人們常說性格決定成敗,這話確實有道理。

  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生氣,躁動。惱怒一方面上自己,另一方面?zhèn)麆e人。真正的強者往往不把喜怒哀樂留在表情上,這樣對方或?qū)κ直悴虏煌改愕男睦,這樣以來你就能“拒敵于國門之外”。曾國藩前輩很多時候都是板著臉,即使心里不高興也不表現(xiàn)出來,這樣便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我個人因為境界不夠高,見識不夠廣,氣宇不夠軒昂,很多時候恨意動怒,造成多重損失,苦不堪言啊。

  居家以不宴起為本。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曾國藩為官數(shù)十年始終堅持起床,并以此告誡子孫。你很難想象一個經(jīng)常睡懶覺的人以后會有多大的出息。一個人連新的開始都不注重,他還有心思投入到過程中去嗎?有句話說得很好——早晨叫人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理想。一個早晨經(jīng)常不愿起床的人無疑會是一個沒理想或信念不堅定的人。大一時,為了過四六級自己常常很早起床去自習室記單詞,自從到了主校,四六級過了,寢室距教室遠了,自己就很少一大早過去學習,真是讓人擔憂!

  當官以不要錢為本。曾國藩為官清廉,不貪財好貨,在當時那個混亂不堪的年代,做到一點,難能可貴啊!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曾國藩做到了這一點,而且他還要求部下也這么做。為商不可奸,為官不可貪。官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一個不為百姓著想的官一定不是個好官;一個只知貪財好貨的官一定不是個好官!

  行軍以不擾民為本。軍民關系猶如魚水關系,有水才能有魚。剛剛創(chuàng)辦湘軍時,曾國藩對湘軍嚴格要求,不準部隊擾民。后來湘軍暮氣沉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終找來禍患。不管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黨總能秉承不擾民的政策。制定并沿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策略。所謂得民心者的天下,古往今來,優(yōu)秀的部隊總能抓住人心,其共同點都是不擾民或少擾民,為民解憂。

  再說如何成就偉業(yè)。晚清重臣胡林翼總結成大事的三要素也即“三如”——殺人如麻,揮金如土,愛才如命。在這里,我增加“一如”即“隱好如寶”。

  殺人如麻:在封建“人治時代”,當官的往往掌控著百姓的命運。成大事者大多殺人如麻。曾國藩有“曾剃頭”之稱,他堅信亂世需用重典,不論是在湖南辦團練還是在平叛湘軍暴亂,曾國藩殺人不眨眼,甚至為了裁撤湘軍,不惜背信棄義,誘殺太平軍降臣韋俊。這需要多大的魄力啊,正因此,曾國藩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殺人如麻的另一層意思是心狠手辣。舊時如唐太宗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奪皇位,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鞏固皇權,再如袁世凱陰謀盜取辛亥革命果實等等這些都下得了毒手,并不投鼠忌器,前怕狼后怕虎。的確,成大事者,沒有敢作敢為的氣魄,何以立大事呢?

  揮金如土:古人云:金銀散,人心聚。謀大事者,如果在小利上斤斤計較,如果不予人利益,那么其大事恐難成。人活著就必須有一定的物資保證,誰能給大眾這些物資保證或更好的保證,誰就是歷史的贏家。所以成大事者,必須敢于舍棄一己之利。但這里必須說明:揮金如土不是要謀大事者過驕奢淫逸的生活而大肆花錢而是指謀大事者為了達成其終極目標善于用錢財斂聚人心。

  功成身退,謙虛謹慎,收斂鋒芒:湘軍攻下江陵后,曾國藩和曾國荃集萬千榮譽于一身,但是曾國藩并沒有因此而飛橫跋扈,沾沾自喜。他的做法是:打聽皇宮反應后,首先提出裁撤湘軍并表示愿意不留一個,繼而又讓弟弟曾國荃請求開缺回家,最后自己三辭江督,這樣一來曾國藩有效減少了因自己功高蓋主而引起的猜忌。

  洞察細微,找準靠山,明哲保身:曾國藩之所以多次逢兇化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洞察細微,找準靠山,善于利用靠山。曾國藩先后依靠過穆章阿,肅順,恭親王等人,但是依靠的方式有不同。對于肅順,曾國藩留了個心眼,避免與之私交過密。肅順是一個飛揚跋扈,權傾朝野,樹敵頗多但烜赫一時的朝廷重臣,注意到這一點,曾國藩不像其他地方大員那樣一個勁地巴結肅順。曾國藩一方面一來肅順,畢竟肅順是一個漢臣;另一方面,曾國藩也與肅順保持距離,即使當肅順幫了自己大忙也不寫信表示感謝。這一點果然做得很好!肅順被攻倒后,很多與之私交過密的大臣都受到朝廷猜忌或不被重用,曾國藩則被破格提拔!因為曾國藩早就見微知著,知道肅順遲早會被擊倒。對于恭親王,曾國藩則是全力依靠,甚至是推心置腹。因為曾國藩看得出恭親王是一個干事精煉的滿人,朝廷不會怎么猜忌他,而且外號“鬼子六”的恭親王還和洋人關系好,朝廷離不開他?吹竭@一點,曾國藩便極力依靠恭親王,這樣,曾國藩便有一個強悍的靠山,穩(wěn)居要職。

  恩威并重,籠絡人心:對待屬下,曾國藩一方面注重樹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也以誠待人:對待年仿的曾國藩私下甚至以兄弟相稱,對待年幼的,予以慈父般關懷,這樣使得上下一心,共圖大事。攻下江陵后,曾國藩為籠絡士子,費力趕建江南貢院,使得因戰(zhàn)亂而許久未參加鄉(xiāng)試的士子得以在考場大展身手,這也使得自己多得人心,有利于自己保持奉公形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慢慢吞吞寫下這篇讀后感,寄希望于自己從中收獲前任為人處事的經(jīng)驗教訓,在追逐夢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11

  曾國藩是晚清大儒,為現(xiàn)當代諸多名人所敬仰萬分,所以想試讀讀曾國藩的書,以增裨益!对鴩視肥杖肓嗽鴩猿鍪耸贾两K的經(jīng)典家書,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中國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稱之為圣賢,這也是先賢們所追求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一代代人不斷努力,但成為圣賢的人屈指可數(shù),可見成果之難,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從他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的精神。圣賢者,首先為圣,圣者就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tài),曾國藩也就是不斷追求這種狀態(tài),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著完人不斷地努力,縱欲的自責,自滿則自遣,在不斷地自省中,曾國藩他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弟兄,為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范。

  其次,圣賢者,賢者也,賢者,學識淵博,能力超群。曾國藩在嚴于律己的同時,在為官上也是做到了極致,他在清政府、外國人、太平軍之間周旋,屢敗而屢戰(zhàn),遇挫則愈強,提拔了諸如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推動的洋務運動的發(fā)展,為中國近代化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為賢者。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 12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己,磨練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讀《曾國藩家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曾國藩的家書心得體會12-04

曾國藩家書勵志名言80句02-25

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6-13

曾國藩家書中的至理名言190句06-08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10-19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11-15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作文2000字05-27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范文03-24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