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一、為“獨生子女”及“少子女”一代搭建人際互動平臺。
我國自“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施以來,城市家庭中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家庭,與過去“多子女家庭”相比,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對兒童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原先通過兄弟姐妹間學習到的互助合作、榜樣示范、效仿跟隨、領導與服從等基本人際互動規(guī)則,現(xiàn)在卻沒有了條件。雖然孩子進入幼兒園和學校后,可以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但是和原生態(tài)家庭卻無法相比。因此,社區(qū)、學;蚴烊松鐣梢岳眉倨诨蛘n余時間,將學生們組織在一起,如夏令營、冬令營、課外小組等,讓所有孩子都有機會一同生活,體會大家庭的生活,并培養(yǎng)孩子之間深厚的情誼,幫助孩子在進入獨立期后,遇到苦惱時,能夠獲得來自同伴的心理與人際支持。
二、更新教育理念,將“育人”與“教書”并重。
“教書與育人”本來沒有沖突,但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對學校與老師的評價指標通常是學生的分數(shù)與升學率,使老師對結果(學生分數(shù))的關心更重于對過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心。這便是“只見分數(shù)不見人”、“以成績論英雄”在學校屢見不鮮的原因。教育應讓學生還原為一個整體,一個活生生的、正在成長中的人,教育者應當真正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具有博大的胸懷、誠摯的愛心、純熟的教育技巧、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
三、提高家長素質(zhì),讓家長與孩子溝通更為順暢。
做父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因為有了孩子,就成了爸爸、媽媽。但要成為合格的父母并不簡單。家長應當通過接受再教育,理解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為孩子全面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在親子關系中,家長永遠處于主動位置,就是說,如果親子關系不夠融洽,家長應負主要責任;而要改善親子關系,家長就必須首先主動改變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作為家長,要不斷加強學習,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能力是驚人的,如果家長無法跟上孩子的成長,就不能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權威形象,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也無法成為孩子的同伴,如果錯過了這些時期,那么家長與孩子只會漸行漸遠,無話可談。
四、增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傳統(tǒng)的家校溝通方式就是學校召開“家長會”,或是學生在校出了問題,被老師“請家長”。往往,老師在學校里關注的是課堂紀律與考試成績,而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老師并不了解,另外,只要學生不是特別調(diào)皮、給老師惹了麻煩,學生在校狀況,家長也無從知曉。這使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情緒波動,在初期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加強家校溝通尤為重要,使老師與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與在家的表現(xiàn)是否一致,生活中是否發(fā)生某些重大事件(如父母離異、親人離世等),學生在校與同學、老師的關系等,以利于對學生進行及時疏導,防微杜漸。
現(xiàn)在,許多學校為了增強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都開通了“家校通”信息平臺,但“家校通”通知的內(nèi)容不過是學校上、下學時間,或者是將作業(yè)信息告訴家長,讓家長監(jiān)督、督促學習,對于學生的心理、情緒并不關注。其實可以嘗試將“家校通”打造成家長、老師溝通的一個平臺,改變家長成為被動信息接收者的狀況,老師與家長多多溝通,將學生在;蛟诩业木唧w表現(xiàn)分別記錄下來,供對方參考。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與老師真心的關心時,就不再關閉心門,在苦惱時,主動尋求幫助,而不是覺得“無人可以傾訴”。
【如何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出好的英語語感06-25
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08-07
如何培養(yǎng)出合格的員工08-28
家長如何保護孩子心理健康?08-06
如何面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黃金時期”12-02
如何培養(yǎng)出下一個比爾·蓋茨08-28
孩子心理健康03-14
孩子心理健康的忌諱09-02
心理健康孩子的特征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