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嫉妒恨怎么辦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別人取得成功時,內(nèi)心生出一絲落寞感是正常的,這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的表現(xiàn)。特別是當身邊的朋友比自己成功時,這種挫敗感更強。
“不患寡而患不均”,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就認為,人們不怕窮,怕的是有人窮,有人富,貧富不均最終會導致人們內(nèi)心失衡,進而引發(fā)社會矛盾。進入新時代,在這個節(jié)奏加快、貧富差距加大的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狀況千差萬別,這種不均導致了“羨慕嫉妒恨”的產(chǎn)生,加重了人們的“仇富”心理,似乎只要過得比自己好的人,都應該受到詛咒。
與此相反,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反而希望自己比周圍人過得都好。這種心態(tài)衍生出各種炫耀行為,比如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中“曬”幸福、“晾”美食。在網(wǎng)絡世界中,似乎高昂的房價與他們無關、劣質的食物距他們太遠、污濁的空氣更和他們沒有一絲聯(lián)系,每個人都仿佛生活在天堂中。
從心理學角度看,當別人取得成功時,內(nèi)心生出一絲落寞感是正常的,這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的表現(xiàn)。特別是當身邊的朋友比自己成功時,這種挫敗感更強。適當?shù)拇鞌「锌梢援a(chǎn)生激勵作用,在面對困難時敦促人前行。但相比而言,亞洲人,特別是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人,這種挫敗感比其他民族更強。
首先,中國社會看重“關系”的習慣影響人們對自我價值的判斷。作為一個互依型社會,人的地位和對自我的認同,一部分來自和別人的比較,通過比較知道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分工。因而,當被比較對象的`社會地位提升了,而自己的現(xiàn)狀沒有改變時,這種落差感就會更加強烈。
其次,社會資源匱乏催生嫉妒心泛濫。中國古代是集權制度,只有越靠近皇帝,權力才越大、資源越豐富。在當時,靠近皇權最直接的、最公平的道路就是通過科舉做官,但機會也是有限的。如果別人比自己強,自己當官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就導致自科舉制度發(fā)明以來,國人只有比掉對方,才能飛黃騰達。到了現(xiàn)代,人口暴增導致醫(yī)療、教育等資源相對匱乏。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別人的好意味著自己的資源可能被他人蠶食,因此,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就越發(fā)明顯了。
最后,比較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特色”。想必不少孩子在兒時都有一個非常討厭的“朋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不僅品學兼優(yōu)、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而且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追趕上他。也就是說,自己的努力在父母眼里永遠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這就促使人們在長大后,遇到比自己過得好的人,嫉恨感就油然而生了。
見不得別人好是人類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但我們要將其有效地轉化為奮斗的動力,而不是嫉恨的“源泉”。對于個人而言,要肯定身邊每一個人的努力,學會贊美和欣賞別人的成功,并從他人的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讓自己快速成長。作為政府和社會,要制定好政策、分配好資源,不要讓有限的資源掌握在個別階層或個人手里,更不能產(chǎn)生因政策制定產(chǎn)生的歧視,導致資源分配不均。最重要的還是要淡化“比較教育”。父母在教育中要多采取鼓勵型教育,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績。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然天賦都相差無幾,但如果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他的內(nèi)心才能更陽光,成績也更容易得到提升,還能讓“羨慕嫉妒恨”的陰霾從下一代開始消散。
【羨慕嫉妒恨怎么辦】相關文章:
“羨慕嫉妒恨”中的戰(zhàn)略思維10-05
心理學書籍之《嫉羨與感恩》06-30
關于羨慕的古風句子20拒絕10-22
創(chuàng)業(yè)以后我不再羨慕成功人士了09-20
創(chuàng)業(yè)以后我再也不羨慕成功人士了09-23
戶口怎么辦理03-10
公積金怎么辦理03-10
乳牙齲齒怎么辦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