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死氣沉沉的原因
心理是人類在情感世界里流動的過程和結果。具體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叫做心理現(xiàn)象,心理比較脆弱的人,會更容易體會到別人的情感體驗、情緒變化,從而也會更善良,更會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死氣沉沉的原因,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死氣沉沉的原因1
很多人對情緒有個誤區(qū),覺得學心理學久了的人,就沒有情緒了。
之前廣州日報邀請我去講過一次親子的課程,課程結束后,有一位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她有個兒子,今年4歲,她一直認為,男人應該要掌控自己的情緒,她覺得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所以,她從小都很注重培養(yǎng)兒子的情緒,但是她所理解的情商,可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情商。
她說她看了很多書,用了很多的方法,兒子今年4歲了,終于訓練到他不會鬧情緒,不會有脾氣了,可是有一天有個朋友跟她說這個方法是不對的。她希望我作為親子方面的專家,告訴她從小教育兒子控制情緒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當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感覺頭皮發(fā)麻,試想一下,一個4歲的孩子就開始學會控制情緒,那他長大之后,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在我人生中脾氣最好的一個朋友,每每想到這個朋友,我都會很難過,因為他已經(jīng)不在了,年紀輕輕就離開了這個世界。我認識他十幾年,從未見過他發(fā)脾氣,是大家公認的好脾氣男人。他是農(nóng)村人,我也是農(nóng)村人,畢業(yè)后我們被分到同一個小縣城里。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個畫面是,當時單位給他分了一間房間,約20平方左右,村里的人每次去縣里,都會把他的房間作為中轉場,又是雞,又是鴨,又是魚,放到房間里,弄得臟兮兮,臭烘烘的,可是他從未拒絕過。
有一天我問他,這么多同鄉(xiāng)來干擾你的生活,這種狀況你能接受嗎?他說,不接受又能怎樣?老鄉(xiāng)來了,總得幫幫吧,不好意思拒絕。他總是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肚子里吞,什么事都忍著。這么好的一個同學,最后竟然因為肝癌早早就去世了。稍微懂點情緒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一個不斷壓抑情緒的人,他的情緒就會向內(nèi)攻擊,傷害你的身體。社會一直流傳一句話叫“百忍成金”,其實“百忍”,只能成病。可惜知道這一點的人,實在太少了,每每想到這里,我都萬分難受。
忍耐情緒,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一味發(fā)泄情緒,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幾年前,某明星家暴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最終引發(fā)千夫所指、企業(yè)崩潰。好脾氣不對,壞脾氣也不對;忍受不對,發(fā)泄也不對,那么,關于情緒,怎么做才是對的呢?
事實上,情緒只是身體面對外面世界的一個自然反應,它是潛意識給我們的一個信號。如果我們不去接收這個信號,強行壓抑它的話,它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如果我們?nèi)斡汕榫w宣泄、憤怒,那我們可能會傷害到其他人。所以,正確面對情緒的方法,不是管理它,而是看到它,接納它。
好脾氣其實有兩種不同的境界,一種是壓抑,另一種是接納,張國維博士的好脾氣就是后一種。張博士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導師,他是NLP界的在泰斗,我和他合作了16年,我從未看過他發(fā)脾氣,他是一位情緒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和他合作非常的舒服。佛家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面對工作與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他是不是真的一點情緒都沒有呢?
就這個問題,我問過他。他告訴我,他原來是一位地質工程師,從事地質工程工作,工程的事情非常繁瑣,接觸的人也比較多,以前的他會經(jīng)常與人發(fā)生沖突,會罵人,火氣很大,跟他伴侶也時常會有沖突。我好奇的問他,為什么你現(xiàn)在脾氣這么好呢?咱倆合作十幾年,我都沒見你發(fā)過脾氣?
他告訴我,自從他學習了實用心理學,他就能夠覺察情緒,能夠看到情緒。
當情緒來的時候,能夠看到它,接納它。當你能夠覺察到你的情緒時,你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壓抑是一種選擇,發(fā)泄也是一種,合理化忽略它也是一種,當然你還可以為你的情緒做點別的有建設性的事情。
比如憤怒,通常是對于自己無能為力時的一種習慣性反應,它僅僅是一種次要情緒,在憤怒的下面,往往掩蓋著無助、無奈、傷痛等我們不愿意去面對的情緒。當我們遇到一些無能為力的事情,我們不愿接受憤怒底下的這份脆弱,于是我們就用憤怒的方式去向外攻擊,把責任放在對方的身上,這樣,我們就不用去感受自己無能為力之后的痛苦。
如果我們能了解情緒,能及時覺察到它,看到它,然后問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我就有很多選擇:我可以選擇壓抑、選擇攻擊、選擇忽略、也可以選擇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情。比如我上篇文章提到的.那個場景,當某投資帶我們到環(huán)境嘈雜的麥當勞里批判我們項目時,我感到非常憤怒。
跟以前不一樣的是,我能夠覺察到我的憤怒,同時能透過憤怒,感受到憤怒下面那份深深的無力感,我深吸一口氣,然后問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我還有什么選擇?”我的大腦會冒出很多答案,“揍扁他的鼻子”只是其中一個選擇;“接納這份情緒,回去努力把項目做得更好”,也是一個選擇,當然,我選擇后者。
其實,學不學心理學,人都會有憤怒,只是憤怒后的行為會有不同。
宋代青原行思禪師說,參禪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悟漸深,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悟后,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當我們學了心理學,能夠看到情緒,帶著覺察,能夠有更多自由的選擇,于是我們就會有更多的空間來接納這個情緒,就會很平淡,很從容,這種從容,是很有活力的。
同樣一個好脾氣,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一種是壓抑,另一種是接納。如何分辨這兩者?其實很簡單,前者死氣沉沉,后者魅力四射。
很多人,覺得情緒是不好的,所以一直把情緒深深的壓抑在自己的內(nèi)在,當他壓抑情緒的同時,他整個人都會看起來了無生趣,就像個木頭一樣,完全沒有生命力。她的生命能量是很低的,是死氣沉沉的,她在一個團體中,你會忽略她的存在。
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們習慣把情緒分為正面和負面,比如,開心,快樂,是正面的。憤怒,悲傷,是負面的。其實,當你壓抑悲傷的時候,其實開心也同樣被壓抑了。一個不懂得憤怒的人,他是不懂得激情的;一個不懂得傷心的人,他是接受不到快樂的;一個感受不到痛的人,他是感受不到興奮的……所以,情緒是兩面的,它就像一個鐘擺一樣。你壓抑了其中一面,另一面也同樣被你壓抑。死氣沉沉,皆因你壓抑太深。
死氣沉沉的原因2
1、心態(tài)浮躁,不會平心靜氣
一個人不快樂,往往是內(nèi)心浮躁,不能平心靜氣。同一件事,當兩個人同時遇到時,有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該怎么解決,當你變得慌張,急躁的時候,其實你就會被恐懼的情緒所控制。
大學有一句話說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當你越來越浮躁的時候,你的內(nèi)心不能平靜下來,反而會讓你失去了快樂。
當你學會安靜下來的時候,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快樂就會在你心里涌現(xiàn)。要知道,在解決問題面前,任何的情緒波動都是無意義的,只有盡快靜下心來才能想出解決辦法,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快樂從本質上來說,來源我們與當下合一,來源我們不逃避,而是勇敢的面對此時此刻,你就越容易快樂。就像孩子一樣,他們之所以快樂,就是她們心態(tài)就活在當下, 不會過度焦慮也不會過度憂愁,所以才能體會到快樂滋味。
2、愛比較,失去自我的節(jié)奏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很多時候,我們不快樂是源于愛比較的心理,失去了自我的節(jié)奏。比如看到別人買車買房,我們就會格外的焦慮。
但是殊不知,越比較,我們就越容易不快樂,而且習慣性的比較,讓我們找不到自己的節(jié)奏,更加找不到自己的基點。
這種失去自我節(jié)奏,才會導致自己面對時間的無力感。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更快樂點,與其被別人逼著走,不如慢慢找到屬于自己的步伐,這樣的你才會慢慢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以前有一個走戈壁的老師曾跟我分享,他有次走戈壁的時候,看到別人都走在前面就特別著急,后來他所幸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戴上耳機聽音樂,也不管別人,只管走自己的,后來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自己竟然超過很多人,還成為第三個到達目的地的。
所以說,我們不快樂是因為可能丟了自己,而要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感,跟隨自己的節(jié)奏,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3、不能真正地審視自己:找不到自己
我們不快樂的第三個根源,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可能有些時候,你喜歡在眾人面前夸夸其談的說著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以為這就是叱咤風云,其實這才是無能的體現(xiàn),當你不能正確的審視自己時,你就是無能的人。
我們的為人處事的能力并不是說說就能有的,是需要自己去磨練,也不是說你過分的自信甚至自戀,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厲害,相反,他們可能覺得你很可笑。
山本耀司曾說過,“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這才是自我。
這個意思是告訴我們,多學會經(jīng)歷,多學會體驗,我們才能慢慢找到真實的自己,也才會慢慢知道,自己想做的,以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才能有一系列的想法,而這就是我們快樂的基底。
可以說,真正快樂的人,是先學會定下來,不浮躁,而是平靜的面對這一切;其次是學會不比較,而是找到自我的發(fā)展節(jié)奏;
第三個方面則是學會多去體驗,多去感受,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這樣我們才會真正知道自己是誰,也才會找到我的價值與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快樂。
【死氣沉沉的原因】相關文章:
離職原因范文08-05
婚姻失敗的原因02-20
考試失敗原因07-13
考試落敗原因07-11
創(chuàng)業(yè)原因解析03-26
留學泰國的原因01-14
簡歷OUT的原因11-24
培訓成敗的原因11-17
面試失敗的原因11-19
奇葩的辭職原因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