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懷征文9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征文吧,寫征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征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感懷征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感懷征文1
今年的清明天氣格外晴朗,陽光明媚,太陽曬得人渾身暖烘烘的,天是那么地藍,云是那么地白。清明上墳少了幾許悲哀,跪在先祖墳墓前奠酒、焚燒紙錢,望著淡淡瞟渺的青煙,心中生出了一些感懷!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小的時候每當讀到杜牧這首詩時,總有一種凄涼的感覺,有人一提到清明節(jié)時,總是不寒而栗,因為我總是把它理解為“鬼節(jié)”,不論是在學校給烈士掃墓,還是在家里上墳,總是和清明分不開。前兩年在研究張姓起源時,對家譜的幾個序言感了興趣,讀過多遍之后,猶未盡興,遂到放在所謂的祠堂去看看,走進已沒有門窗的`兩間小房,里邊堆滿了早年的農具,北墻上有個神龕,一扇小門也掉在地上,縹緲香煙酬祖德
輝煌燭彩報宗功但是寫在頂端的“祭如在”三個字十分地顯眼,端詳許久,也沒有捉摸出更多的滋味。閑來無事,翻看了《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奔漓胱嫦染拖褡嫦日嬖诿媲,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鬃诱f:“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奔漓肟煞譃槿箢,一曰祭天地;二曰祭先人;三曰祭圣賢。祭天地大多是皇帝、達官貴人之責,平頭百姓難以參預;祭圣賢多為文人墨客所為;但是祭先人是人人均可參預之事!凹廊缭!奔漓氲臅r候我們應該像祖先就站在面前一樣真誠。“不知生,焉知死”,但是“不知死,焉知珍生”?“祭如在”并不是與祖先在陰風森森之中凄然相逢,而是一種生機盎然的對生者的精神凈化,讓生者在碌碌俗世中也有一陣靜默的思索時間,想想生命,想想過去與未來!凹廊缭凇绷钊怂枷胄h,但目的仍然落在現(xiàn)實。牐牎凹廊繚凇筆且恢終嬲的真誠,是真正把這件事當成一回事,而不是只隨眾碌碌而祭,碌碌而散!凹廊缭凇弊鳛橐环N精神,是中華民族人文文化發(fā)展和延續(xù)的所必須!凹廊缭凇笔且獙W會感恩,感恩我們的先人,有了他們的生養(yǎng)之恩,才有了我們自已,我們是他們的生命延續(xù)。在感恩的同時,我們要懂得珍惜,珍惜我們的生活,把握好生命的一寸一分.
清明感懷征文2
清明節(jié)還催生了一種新的職業(yè)——代理掃墓人。目前,有人在網(wǎng)上開設網(wǎng)店,基本業(yè)務包括清理墓地、擺放祭品、燒香等,還可以根據(jù)顧客要求量身定做服務。
“各地的清明風俗習慣林林總總,但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方面:祭祀、游樂、飲食。這三方面其實就揭示了清明節(jié)的演變軌跡!蔽膶W博士、河南大學教師郭燦金表示。
他認為,最初清明只是一個提醒農民進行春耕春種的節(jié)氣,后來逐漸與寒食節(jié)和上巳節(jié)融為一體。在唐宋時期形成了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囊括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諸多內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清明內涵”,郭燦金認為,國人的節(jié)慶習俗,婚喪嫁娶、祭祀掃墓,有個共同的特點:面向活人的感恩教育。
“對先人的慎終追遠,為的是讓后人明德歸厚;在踏青和與大自然的接觸過程中,是為了讓生者領受生生不息的`生機與歡愉。”郭燦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清明節(jié)的內涵也在逐漸豐富,但是不變的,是對“人”和“生活”的感悟。
清明感懷征文3
春風十里,梨花風起,蕎麥青青——這是清明節(jié)氣的物候。
對阡陌縱橫的中華民族來說,清明是刀耕火種的一個節(jié)氣;對忠義文明的`道德中國來說,清明是緬懷先烈的一種祭拜;對許多上班族而言,清明是外出踏青游玩的節(jié)假日;對于商家來說,清明是一個“巧立名目”的噱頭……
舊時,人們掃墓要攜帶酒食果品,還要燒紙錢,有的還要放鞭炮,為墳墓培上新土,并插上柳枝。
如今,掃墓還是照樣掃墓,祭祀品卻越來越新鮮了。記者在云夢山莊門口看到,店鋪最新上架了一批清明節(jié)用品,各種紙質冥品無所不有:男式唐裝、男士襯衫、麻將、香煙,甚至手機、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套裝等。就連紙質iPad也加入冥品陣容,10元/臺。
同時,為了綠色祭掃,以菊花為主題的絹花、鮮花的樣式也豐富多彩。
與此同時,“清明經(jīng)濟”正成為商家眼中的香餑餑。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一些飯店已順勢推出“追憶家宴”,專門針對趁清明團聚的家庭。價格400元~800元不等,主打馬蘭頭、春筍等時令山蔬。
清明感懷征文4
永遠不知道爺爺長什么樣子。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就是故鄉(xiāng)山坡上的那堆長著野草的土墳。
清明去那里掃墓,奶奶常帶我同去。先是清理野草,從墳前的土坪,到墳后的水溝,奶奶的動作很輕、很緩?傆X得那是她在為爺爺理發(fā)、刮臉。
把周圍清理得干干凈凈,奶奶把竹籃里的祭品在墳前擺開。鹵豬肉、油豆腐、九重粿,是每年必擺的。一邊擺,一邊就開始呼喚爺爺?shù)拿,聲音低而柔,仿佛是要把還在睡覺的男人叫醒,請他披衣起身吃飯。一會兒,奶奶對著土墳拉開話匣,絮絮訴說著一年來的變化。兩個兒子家誰家又添新了,誰家又蓋房子了,糧食今年分紅了多少,地瓜今年收成了幾擔,嫁到他鄉(xiāng)的幾個女兒誰過得好,誰的孩子結婚了,甚至村子里哪條路修通了,哪里又架了一座新橋,都是她的話題。
“奶奶,您看到爺爺了嗎?他長什么樣子?”對著說個沒完的奶奶,我搖晃她的.手,這樣問她。奶奶沒有理會我,只是繼續(xù)說她要說的話。直到覺得該說的話說完了,她才對我說,“你爺爺長得很高呀”。她告訴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才三十出頭,由于是途中遭土匪毆打而死的,臨時連做個棺材都來不及,只好把原來準備給曾祖母的棺材用來為他入殮。按常規(guī)尺寸做的棺材,居然裝不下他的軀體,后來只好把棺材頭尾的木板削薄,才能勉強把他裝進去?梢韵胂鬆敔斏笆呛芨叽蟮,所以他能經(jīng)常獨自趕著馱貨的騾馬,往返于通往城里的那條密林夾道的山路。靠自己的力氣,養(yǎng)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七口。
清明感懷征文5
杏花次第開放,紛飛的細雨便隨之而來。日子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清明。
拂開兩千多年歷史的晨霧,散入五侯家的青煙早已不知所蹤。唯有那深刻的民俗,印在黃皮膚上,代代傳承,在細雨的氤氳中,在柳梢吐綠的期待中,不負眾望,成為一筆民族深厚的文化遺產(chǎn)(20xx年5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清明節(jié)終于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翻開古書今文,你可以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清明。這是一個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的節(jié)日。
自秦漢以來,掃墓成為清明不可或缺的禮儀活動。上三五鮮果,酹幾盞淡酒,捧一抔新土,燃兩對紅燭,點幾枝裊裊的`青香,采路邊素白的野花做一個花環(huán),雙手合十,恭敬地獻上。寄托著對先祖的思念和崇敬,讓孝意在無言中流淌,世世承載。掃墓的人中,多半是心情比較平和的,但遇上多愁善感的或是剛經(jīng)歷生離死別的,想起墓中人在世時帶給自己的歡欣,成了永久的紀念,也不知道他們在另一世界過得可好,那心里貯存的淚啊,不由自主噴涌出來,比起天上飄飛的春雨有過之而不及了。
在春和景明的清明節(jié)踏青、踏青、蕩秋千、植樹、放風箏、插柳等活動,事實一大樂事。試想,陽春四月,大地回暖,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走出去能看見嫩綠的葉,各式妖艷絢爛的花,黃鸝的動人啼鳴,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在這樣清新的空氣中多走走,多看看,能讓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幽暗心情頓時得到釋放,內心的歡暢自是不言而喻的。放風箏也是小朋友喜愛的,天上的風箏在飛翔,地上張張稚嫩的臉上,幸福一波一波的綻放開來,在和煦的春風中拔節(jié)。
說起插柳的習俗,有人認為是源自《詩經(jīng)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在親人、朋友離別時,用贈送柳枝的方式來表示難舍難分,不忍相別之意。柳葉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柳枝,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罢哿泟e”一詞,就蘊含著“大地新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也寄寓著希望親朋離別家鄉(xiāng)正如離枝的柳條,到了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的祝福。
清明一到,也意味著忙碌的春播季節(jié)到了。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正好適合農作物生長。于是,在霏霏細雨中,農民們牽牛帶耙,荷鋤挑擔,開始了辛苦的勞作。寫到這里,我又看到了年邁的父母在田間勞作的身影:花白的頭發(fā)被如飛針般的雨滴淋濕,粘連在一起,滿頭水珠,挽起的褲管上沾滿了黃泥,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的液體滲進了深深的皺紋。我心里不由得緊緊震動一下,一陣有力的疼痛感襲來。我決定,在今年清明節(jié)的時候,一定推掉所有的應酬,回到老家去看看父母,呼吸一下泥土的氣息,哪怕是幫不上他們什么忙,也可以讓我再次學會感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杏花煙雨感恩心。當我們真正地走進清明,就會明白它不僅僅是一個法定的節(jié)日,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載體,能在滾滾紅塵中,升華我們的心靈。
清明感懷征文6
清明,印象最深的是兒時外出掃墓,那一天,家里基本上也不怎么開伙。因為在頭一天,奶奶就會蒸一鍋饅頭,再煮上一些雞蛋,這就是清明這一天的主食。當時不明白為什么這一天要吃這些東西,后來,奶奶告訴我,清明也稱寒食節(jié),在這一天,不宜動火。
年年清明,年年都要給親人掃墓,年年清明,年年都會和家人一起外出踏青。我長大一點后,到了清明這一天,竟有著些許的期盼,可以一家人外出走走,不僅只是為了掃墓。常常是在掃墓歸來,爺爺便會陪著我在草地上放一會兒風箏,而奶奶總是笑瞇瞇地坐在不遠處看著我。
一年又一年,這樣的情形,似乎從沒有變過。兒時的我,從未曾想過,若干年后,疼我愛我的爺爺奶奶也會長眠于地下,而我也要在這一天,帶著孩子去看望他們。兒時的一切,都讓人很是懷念,有時也曾想,如果時間能夠停留,能夠回到兒時,該多好啊!
只是時間一年一年地從身邊流走,當二老相繼離開我之后,我才知道,有些人,走了就不會再回來。曾經(jīng)的一切,都只是留在回憶當中。而每一年的`清明,我再也吃不到奶奶蒸的饅頭了,再也聽不到奶奶說關于清明節(jié)的習俗了,再也無法和爺爺一起放風箏。
如今已為人母的我,也總會在這一天,帶著女兒去掃墓。我會對她說關于我小時候的事情,告訴她清明節(jié)的來歷,告訴她要懂得珍惜屬于自己的一切。當然,我也一再告誡自己,珍惜和善待身邊的人,因為,有些人一旦離去,便注定再也無法相見。
清明感懷征文7
又是一年清明到,不要“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凄楚,也不要“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的悲涼,只求,一片寧靜。遙想過去的塵埃,已隨風而逝,曾經(jīng)的往事,也注定會被遺忘,那就在它被遺忘之前,再回憶一次。
同樣是清明,同樣是蒙蒙的細雨,那一天,我得到了一個消息——我們要分離了,離開南京,去宜興,分離——也許是我們的結局吧,四年的同窗生涯,你已經(jīng)是我最鐵的哥們,可是我卻要離開,離開了你,夢就不會完整,離開了你,月就不會明朗,離開了你,孤獨就會襲上心頭?墒牵@是不可避免的,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要離去。
也許是心靈的感應,你似乎看出了什么,一個勁的問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不回答,不敢對你說,生怕你傷心,可是,你最后還是知道了,你也很悲傷,像我一樣。你,從此,開始珍惜,與我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你都讓我開心?墒,時間,總在不知不覺中離去,我離開的'日子,也一天一天的靠近,要分別了。
還記得那一天,像今天一樣,也是小雨,模糊了視線,你的身影,在黃昏中漸漸模糊,哦,不是你離我遠去,而是我的淚光,迷蒙,看不清你的面龐,你向我招手,強裝這微笑,眼淚,也像我一樣,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我上了車,隔著車窗,看著你,你依舊望著我,向我招手,告別。為什么,要離去?為什么,要分別?愿折一支碧柳,與爾栽下,等到,柳樹長大的時候,也許,我們就能重逢。塵煙,散盡,我離開,你還在,像一座雕像,依然,佇立。
往事,如夢,似幻,浮生,若夢,若虛,在這虛空的夢境里,唯一長明的,不滅的,是友誼,是深厚的友誼。
清明感懷征文8
一大早,我和爸爸就坐在顛簸的車上了。望著來來往往的汽車,讓我感受到了這幾年的時光匆匆,幾位親人也時光匆匆?粗幊脸恋奶鞖猓唤y過起來了。經(jīng)過了漫長的車程,我們終于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一切。她把地上黃色的紙錢和一些元寶拿起來,放在了我的手上,接著爸爸和叔叔拿起了兩把鋤子,一把耙子,一把鐮刀緩緩的地山上走去。
上了山,我們艱難地走在崎嶇的小路上,感受這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望這成片的竹林,吸收這新鮮的空氣。聽著悅耳的鳥叫聲,知道春天來了……俯下身,一棵棵筍寶寶在向我招手,我驚喜的叫了起來,叫爸爸趕快來挖筍,爸爸聞訊而來,對我笑了笑說∶“這是人家的山,我們不能挖!蔽宜贫嵌攸c了點頭。之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于到了我的太爺爺?shù)膲災莾骸?/p>
只見爸爸和叔叔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和鐮刀在太爺爺?shù)膲災股峡焖俚厍宄s草,那動作利落而干凈。經(jīng)這么一打掃,跟我們剛來時的樣子完全煥然一新。我的任務呢,只要睜大眼睛去找筍。突然,我覺得自己踩到了一個很尖的東西,俯下頭來才發(fā)現(xiàn)是一顆露出地面只有三分之一的筍,我像看到了寶了一樣,高興的歡呼了起來。爸爸立刻用鋤頭把筍周圍的'泥土弄走。然后輕輕地把筍拿了出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真大呀”。接下來,爸爸三兩下就把那個筍的竹根給拔了出來。我在一旁對這個行為很不理解,于是我就去問爸爸:“筍是竹子的幼苗,拔掉它不是就不能長竹子了嗎?”爸爸笑了笑說這是習俗,墳墓上是不能長筍的,他也不懂。我這才恍然大悟。之后,我們又找到了幾棵筍。最后,爸爸拿那些紙錢和元寶燒了起來,讓我磕頭,還讓我嘴里要念叨,我想,這也是習俗吧?粗@漫天飛舞的灰,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哭出來。正當爸爸和叔叔在磕頭時,我已經(jīng)筋疲力盡地坐在一塊大青石上。我突然發(fā)現(xiàn)雖然這滿山都是綠色,但仔細一看,還是會發(fā)現(xiàn)在嫩綠的小草中,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無名小果和小花。它們只默默無聞地開在石縫里,山溪邊,人的腳下……但如果春天沒有他們的話,世界將很孤單,只會有一種顏色。離開了太爺爺?shù)膲災,我們又向另一個親人走去……雖然我們的腳已經(jīng)很酸了,但前往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過,思念親人的心也從未停止過。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肚子也已經(jīng)在叫了,我們背著筍滿載而歸。
吃完了飯,,我們就回家了。雖然時間是這么短暫,但今天的時光我會永遠記著的,永遠埋在心里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感懷征文9
又見萬物復蘇、春暖花開。
早春二月,春風剪刀裁出了萬紫千紅的大好春色。今年清明寒食節(jié),特意攜帶上初一的孩子回鄉(xiāng)祭祖,擁抱大地山川,重溫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時期,在晉文公重耳饑寒交迫、四面楚歌之際,介子推割下自己腿肉和采摘來的野菜同煮,以救助主人。度過危機的晉文公回國執(zhí)政論功行賞時,介子推功不言祿,攜母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求友心切,百般無奈之下,放火焚山,介子推抱樹而死。悲傷欲絕、悔恨交加的君主追思介子推,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不許任何人動火,這就是寒食節(jié)的由來。
相傳介子推死前曾留下血衣、血詩,以生命的代價告誡摯交君主“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為了感恩介子推的大愛與犧牲精神,晉文公又把這天定名為“清明節(jié)”,并身體力行、盡心竭力地成就了一番霸業(yè),實現(xiàn)了介公的遺愿。
遙想當年,是去?是留?對重情重義的介子推來說,真真切切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痛苦抉擇。留下來肯定有享之不盡的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朋友和國家?删訌R堂之高,表面上溫文爾雅、歌舞升平,暗地里玩弄權術、勾心斗角,難免有所閃失,個人榮辱得失事小,失去知己和損害國家利益事大;況且“割股”易,治理國家難,萬一自己治國無方,卻因私情空占要職,使晉文公蒙羞,于國于民更是損失。所以面對功名利祿,靈魂近乎潔癖的介子推和母親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選擇浴火。
中國文化是愛的文化,是善的文化。老子說,“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笔前,天與地孕育萬物,滋養(yǎng)生靈,可是他們從來沒有要求過一絲一毫的回報,不自恃,不居功,這是大自然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就是道;眾生一生遵循隨順大自然的法規(guī),這就叫做德。介子推就是一位有高尚道德的忠烈之士,舍生取義,所以世世代代受人稱頌。
人世間的眾生,終其一生孜孜以求無非名與利,無非修身齊家,無非光宗耀祖,可是介子推為了至真至善的友情,為了國家利益和百姓福祉,連人生最最寶貴的生命皆可舍棄,每每念此,心中便涌起千萬朵崇敬的浪花,原本游離不定的目光變得淡定從容,浮躁不安的心靈也立即得到洗禮與升華。從古至今,不論遭受多少艱難險阻,不論經(jīng)歷多少苦難滄桑,同為炎黃子孫的中華兒女始終不離不棄,不屈不撓,不怨天不怨地,集中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就是感恩與大愛,對天地萬物的感恩,對國家民族的'熱愛。
重溫清明寒食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慎終追遠,感恩前賢,還不要忘記一位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的介子母。古人說,母慈子孝,如果介子推沒有母親無私的愛與教導,很難想象會做出讓世代津津樂道“割股啖君”“功不言祿”的義舉。所以,與朋友相處時,我總會把一句話掛在口頭,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可能真正愛朋友。讓人欣慰的是,如今許多朋友已經(jīng)把此話當成交友的試金石。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ㄈ忌缴,柳臥水聲中!痹谶@被春雨滋潤、春風撫慰的清明時節(jié),我們?yōu)樽嫦全I一束鮮花,敬一杯清酒,不但要緬懷先輩、寄托哀思,更要心有所敬、心存感恩,因為有了敬畏和感恩,自然就生發(fā)出了愛與善,有愛就有一切,有善便會和諧,和諧化解危機。
【清明感懷征文】相關文章:
清明感懷征文(9篇)04-18
清明感懷征文(通用9篇)10-20
清明感懷征文(通用51篇)01-11
清明節(jié)感懷征文600字04-01
教師節(jié)感懷師恩征文11-12
端午感懷之弘揚傳統(tǒng)文化征文09-22
清明的征文09-01
教師節(jié)感懷征文三篇06-07